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天津扎实做好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 累计帮扶3787个贫困村脱贫

今天是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天津用实际行动,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递交一份满满的答卷。

“十三五”以来,本市各界勠力同心,扎实做好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助力甘肃、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5省(市、地、州)50个结对贫困县中47个脱贫摘帽,摘帽幅度达94%,3904个贫困村中3787个退出,退出幅度达到97%。

倾斜支持 助力当地群众民生改善

“是天津援藏干部帮助我们搬进了漂亮的新房子,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天津新村新林社区,德青开心地对记者说道。在这片天津援藏投资4100多万元建成的新楼房,包括德青一家在内的当地13个乡镇365户建档立卡户,下山搬进了现代化的新居,迎来了全新的美好生活。

天津新村新林社区只是天津帮扶当地群众改善生活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本市市、区两级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3.84亿元,年均增长26.3%,实施帮扶项目3020个,其中,市级财政统筹安排111.2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9倍,帮扶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和增幅在全国位居前列。

同时,本市持续加大住房与饮水安全、城乡道路、居住环境、邮电网络、市民广场、文化设施等民生领域倾斜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安排对口支援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财政援助资金占比80%以上,打造“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示范民居工程,形成了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

自2017年以来,本市在和田地区策勒县探索实施易地搬迁与设施农业、工业园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帮助搬迁的农牧民持续增收,形成了“产城融合”模式。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帮助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将生态条件恶劣的7个乡镇251户集中易地搬迁,安置在黄河岸边,建成徳吉村,帮助村民开办农家乐,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徳吉村被评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本市还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6.63亿元,在甘肃、河北承德实施贫困县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公共事业、产业扶贫、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2563个。 投入住房安全资金1.2亿多元,帮助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上万套;投入资金1.7亿多元,帮助贫困地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在青海黄南州投入730万元,仅用时96天,实施完成了同仁市黄乃亥乡重点贫困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改变了当地“宁给一桶奶,也不愿给碗水”的说法;建设村内道路540多公里,建设修缮、升级改造乡镇、村学校和幼儿园200多所、卫生院(所)和养老院等700多所。

精准施策 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想让当地百姓持续脱贫、增收,就得有好的扶贫机制、有效的扶贫项目。本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用好各类帮扶资源,在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绣花功”。2020年,针对对口帮扶地区3个未摘帽县(甘肃省镇原县,新疆和田于田县、策勒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贫困村,本市建立市领导督县、区领导督村、援派干部帮户的三级督战机制,一县一策、一村一策,全力攻坚克难。

其间,本市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林果、畜养殖、乡村旅游、民族手工、科技大棚等特色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静海区帮助挂牌督战的甘肃省镇原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指导建场为带动,以农户家庭养殖为载体,利用当地废弃的土窑洞或老宅,发展“短平快”的肉兔养殖,年出栏商品兔100万只左右,成为当地群众脱贫的“金钥匙”。津南区帮助河北承德市隆化县引进水培蔬菜龙头企业,建成百利种苗蔬菜产业园,种植的奶油生菜10元4棵,市场供不应求,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摇篮”。宁河区加大帮扶资金投入,依托甘肃榆中县当地40家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帮助打造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西青区投入帮扶资金289万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帮助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4个镇实施养蜂项目,扶持每个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元左右。天津红日药业投资2.5亿元在甘肃省渭源县建设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天士力集团投资1亿元在甘肃省临潭县建设中药材加工项目,不仅带动当地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而且有效调整了当地农业结构,促进了生态建设,创造出了“以药养绿”的帮扶新模式。此外,本市还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引导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产业项目,大力推广天津食品集团“五统一”肉羊全产业链帮扶经验,推广“致富蜜”“领头羊”“摇钱树”等产业帮扶模式,累计引导325家企业赴对口帮扶地区投资18.18亿元,带动11.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多措并举 就业扶贫让百姓捧好“铁饭碗”

今年年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青海籍拉面馆在津遇经营困境,本市立即采取系列帮扶行动,助力拉面馆复工复产,实现近万人就业。

据了解,本市制定就业奖补、稳岗补贴、交通补助等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就业扶贫,仅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就累计向151家企业发放就业补贴113.1万元。通过在50个结对帮扶县(市、区)设立劳务协作服务工作站、建设“天津就业扶贫网”等方式,打造劳务供需信息精准对接平台,建立面向受援县(市)常态化用工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按需供岗、精准匹配。

疫情发生以后,市住建委联合市国资委、交通运输委、公安交管等部门,采取扫码预约和跨省直达、抵津疏散、市内通勤等形式,开展“点对点、门对门、人对人”“一站式”劳务协作服务,全市建筑业返津务工人员累计超过2万人。滨海新区、静海区、武清区、西青区等为甘肃省务工人员统一购票、统一包车、统一安置上岗,输转来津就业。宝坻区推出“七补一落户”(岗位补助、生活补助、交通补助、中介服务补助、房租补助、培训补助、子女教育补助、优秀务工人员落户)政策,推动受援地区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天津企业复工复产有机结合。本市还不断完善专项服务机制,组织志愿服务队宣传就业政策、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来津务工人员困难。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本市累计组织专题招聘会30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万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8000人来津就业,平均每年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实现省内就近就业2万余人、到其他地区就业3万余人。

齐心勠力 形成全社会共同帮扶合力

帮扶受援群众脱贫致富,不只是一线干部们在行动,全市各界始终上下一心,纷纷竭尽所能,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市领导带动下,全市3882名党政干部与对口帮扶地区贫困群众“结对认亲”,帮助贫困户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全市16个区与甘肃、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50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286个乡镇(街道)、227个村(社区)与对口帮扶地区303个乡镇、234个贫困村结为帮扶对子。组织动员2319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贫困村2984个,投入社会帮扶资金2.4亿多元,惠及贫困人口82.74万。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我有责、人人参与献爱心”、“筑梦微心愿、精准助脱贫”、爱心企业“云聚力”助力脱贫攻坚和爱心帮扶卡、加油卡发行等活动,引导动员社会资本助力脱贫攻坚,涌现出了宁河区98岁离休干部、老八路魏丰一次性捐出个人积蓄20万元等感人故事。三年攻坚行动以来,本市社会各界累计向对口帮扶地区捐款捐物7.34亿元。

除此之外,本市还发动全社会力量做好消费扶贫,创新举办“津城献爱心、精准助脱贫”消费扶贫大型展销会、消费扶贫“云签约”“直播带货”、原产地探访等系列活动。在4月28日举办的消费扶贫“云签约”活动上,共有218家企业及社会组织签署合作及采购协议204个,采购消费扶贫产品金额13.25亿元,涵盖对口帮扶地区100多类扶贫产品。利用“津洽会”“民洽会”“海河传媒粉丝节”“农民丰收节”“旅博会”等活动平台,展卖推介对口帮扶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建设,已建成消费扶贫专馆60余个,覆盖全市16个区,在津大型农贸市场、商场超市、机关学校等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柜,与中国社会扶贫网、832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合作设立天津消费扶贫馆,线上线下一体,全方位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三年攻坚行动期间,本市累计实现消费扶贫33.75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超过50万人。(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