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喜欢上一个地方,始于“颜值”,而爱上她,则必缘于“内涵”。文明,能够让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具备这种魔力。
让城区有根有魂,有颜值有内涵──作为全国文明城区“五连冠”的和平区始终没有停下过奔跑的脚步。
“红色领航”──上下协力共创文明
“您带我们走进了新时代,追梦路上我们决不掉队!”回想起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视察的一幕,“阳光奶奶”吕文霞依然很激动。
言语间,习近平总书记流露出的殷殷希望和融融暖意,不仅“阳光奶奶”不会忘记,和平区的党员干部群众都深深牢记。
“时刻不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平区朝阳里社区作出的重要指示,使之贯穿于文明城区创建全过程……”在和平区全力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誓师会上,和平区委书记贺亦农话语铿锵。
加强统筹谋划,压实工作责任,构建长效机制……和平区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构建“6—9—6”全域创建指挥体系,分管区领导各司其职,6个工作专班高位推动,各职能部门分兵协作,9个专项工作组同步推进,各街道落实属地责任,6个分指挥部步调协同,形成齐抓共管创建格局。
“自上而下文明创建,自下而上文明实践”,和平区一直在探索文明城区创建新格局。
──自上而下实施9大文明创建提质提升工程,拓展“文明创建+”工作模式,深化文明城区巩固提升专项行动。
──自下而上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力探索打造符合中心城区特点的5个文明实践试点,层层选树300个新时代文明典范,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都市版”。
“文明创建”──有硬担当和软实力
城区的核心是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就是做大文明增量的过程,就是分享文明成果,为民谋福祉的过程。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心贴心办好民生实事……离不开“硬担当”。
最近,家住和平区益寿里的杨大爷心里“敞亮”了:“楼道里一直‘黑’着的灯亮了,晚上出门再不用摸黑了。”困扰三盛里社区老吕的“堵心事”也没了:“楼上卫生间漏水问题彻底解决了。”还有一度让新津里小区居民烦恼的排水井堵塞反味儿也被清理干净了……
小民生连着大民心,这些令百姓称道的“幸福事儿”,其实都是今年7月1日启动的“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的缩影。“一根钢扦插到底”,为及时给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和平区各级党员干部工作之余走出机关,走进社区,走入群众……
“群众关心事儿,用心办好;群众堵心事儿,尽心解决;群众暖心事儿,悉心关注”。每年,和平区委、区政府都将70%以上的公共财力投向民计民生,把文明创建作为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的重要抓手,与满足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了“硬担当”,还得有“软实力”。“送文明”“送文化”“送健康”“送新风”……和平区以创建惠民为民利民为根本,紧贴群众需求,定制“和平夜话·话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菜单,通过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组织开展文艺展演、文明竞答、文明代言等十类主题活动,实现群众需要与文明培育的同频共振。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汇聚力量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
“众手浇开文明之花”,为助推文明城区“颜值”“内涵”双提升,和平区打造了“五品一新”名片,为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汇聚了力量。
“冠状病毒在蔓延,我把法治来宣传,出门一定戴口罩,防止新冠肺炎来传染……”疫情防控攻坚阶段,和平区文明志愿者马芳菲创作的社区抗疫快板书,居民耳熟能详。
道德模范王辅成、栗岩奇、杜志荣和区政协委员张秀燕为抗击疫情捐款22.6万元的事迹也被人传为佳话。还有放弃婚假返津投身抗疫的社区书记、“逆行”返岗抗疫情的“90后”社工,剪掉一头长发投身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文明实践聚民心,志愿服务暖人心,为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志愿服务品牌,和平区创新完善志愿服务平台,制定志愿和平20条,为居民提供9个系列、70余个种类服务内容。
截至目前,和平区全区注册志愿者11.4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32.6%,志愿服务团队675个,志愿服务项目2553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301万小时。
志愿服务汇聚起和平区文明实践的坚实力量。为盘活文明实践队伍,和平区连续3年组织实施了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每月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多次。理论宣讲、慈善救助、扶老助残……群众参与的26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个人信用管理。
建设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样本社区,打造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开展“新时代文明说”系列活动,开展6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和平区也一直在探索新时代新形势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百尺竿头尚求更进一步,文明建设更思尽善尽美──对于和平区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考”。“以人民期盼为努力方向,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和平区将在创文的道路上不懈奔跑……(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