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城建> 正文

天津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与水和谐共生 与绿相依相伴

阳光洒在海河上,波光粼粼,仿若一条玉带,串起一座城。

天津,城与水相伴而生。

天津人,也在探索城市与水之间的和谐共生。

近年来,我市奋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一河一策” 强化海域综合治理

夕阳下,红桥区子牙河畔,远远望去,舒展着“一湾碧水映晚霞”的柔美画卷。许多市民沿河岸漫步,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如画般的美景。

“河水清亮,沿河一带视野开阔,还有树荫,自然环境特别好!”张阿姨在西站旁边的龙禧园小区居住,离子牙河畔不远,每天带小孙女来这遛弯儿、接触大自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充满稚气的孩童,在家人温柔的目光下,欢快地玩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治水力度不断加强,大幅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市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2017年,我市全力推进所有河湖水域全面“挂长”,实行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湖)长”制,集中整治“黑水河”,吹响了“散乱污”整治的号角,全市范围内摸排出的2.2万余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整治到位;2018年,我市实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污水排放标准提高到“准四类或五类水”;2019年,我市公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站的监管。

全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源于我市推进“一河一策”,清单化、项目化攻坚。在控源方面,调整工业、种植、养殖三个结构,完成“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实施绿色养殖及综合治理。在治污方面,治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三类废水,全部110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工业及城镇排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或五类,每年约10亿吨污水“由废转清”,成为河道生态补水;1439个村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209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实现100%全覆盖。

动真格见实效。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赵文喜说:“2019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50%,劣Ⅴ类水体比例降至5%,较2014年(基准年)分别上升25个百分点、下降60个百分点。2020年1月至7月,全市优良水体达到55.0%,消除劣Ⅴ类断面,12条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主阵地,也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

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我市正着力补齐近海污染治理短板,建立实施湾长制,构建“海上环卫”机制,统筹船舶、港口、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范整治海水养殖,实施500米净岸工程。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风险防范,坚决禁止围填海,全面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提升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海上污染应急设备库。

面对渤海污染综合治理难、长效巩固更难的难题,我市在加快结构调整、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减少污染排放、削减入海负荷上下功夫,在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提升自净能力、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上下功夫,增强陆海统筹、河海同治,力争渤海重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新景象。

呵护“山水林田湖草” 构建优质生态体系

一汪碧水之下,锦鳞游弋;烟波浩渺之中,鸥鹭翔集。

天津地处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区域,坑、塘、洼、淀星罗棋布,湿地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我市持续扩大水流、河道、湿地容量,坚持“留白、留绿、留璞”,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建设。

今年,七里海湿地喜报频传:一次性发现1400余只濒危鸟类东方白鹳栖息;消失10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全球性近危鸟类又重返七里海……

稳步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的实施,对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面升级改造,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土地流转、湿地修复等重点工程,恢复湿地功能。

生物多样性增加,得益于严守生态红线。2018年9月,天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海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393.79平方公里(扣除重叠),占陆海总面积的9.91%,入海河流、滨海湿地、自然岸线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建设736平方公里的双城绿色生态屏障,更是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手笔,为京津冀再造一叶“城市绿肺”。经过三年的规划建设,截至目前,双城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4.28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4%,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3.5%,部分区域呈现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场景越来越多。津南区的辛庄湾片区和咸水沽片区,作为全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主战场,如今已经是满目油绿、花草缤纷,形成林、湖、花、草一体的错落景致。海河教育园绿廊、官港森林公园、东丽湖等区域,经过提升完善,呈现出“大水、大林、大绿”的生态景色;西青区王稳庄等区域呈现出林田相依、水田相映的秀美风光。

去年,西青区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蓟州区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大绿野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一幅生态大写意画卷在津沽大地徐徐展开。(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