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运河堤防险段加固工程
水务部门对阻碍行洪的非法养殖网箱等进行清除
7月28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宁河区苗庄镇刘庄村的蓟运河堤下。刚要下车,一阵骤雨下了起来,稍等五六分钟,便雨过天晴。沿着泥泞的道路,记者登上高高的河堤。极目远眺,波光粼粼的蓟运河蜿蜒曲折,静静流淌,两岸坡度平缓,绿树成林。好一派风光旖旎的生态美景!
“别看眼前蓟运河风光十分优美漂亮,是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然而,每逢临近汛期,这里就成了我们水务防汛人员的‘心病’。”宁河区水务局规划与建设管理科科长张德宝说,“地处下游的蓟运河年年都是宁河区防洪抗洪重点。由于阎庄以上干流河道堤防薄弱,泄洪缓慢,有16公里堤防和43座建筑物易发生堤防滑坡、管涌等险情。在2012年行洪中,是通过搭设子埝、加固堤防、封堵闸涵等措施,才避免了漫堤、滑坡的发生。”本报记者 何会文 文并摄
作为海河流域北系的主要河流之一,蓟运河自江洼口宝宁界起,穿宁河城区,于东升村南出境。宁河区境内河道长58.6公里,两岸堤防长度119公里。据了解,多年前,市水务局分别按照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标准,加大了蓟运河宁河段堤防治理力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到今年年初仍有41.77公里未治理达标。
“宁河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高度重视蓟运河险段应急度汛工作,全力做好今年可能发生的超标大洪水防御准备。区水务局组织专家对区域内行洪河道拉网式检查,共排查出蓟运河存在堤身薄弱、堤坡陡立、高程严重不足、以村基代堤防等问题的险工险段7处、13.1公里。”区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贺喜表示,按照市防汛指挥部门要求,自4月29日起,他们迅速启动蓟运河险工险段治理工程,确保汛前准时完工使用。经过昼夜争分夺秒不间断施工,终于抢在5月31日前全部完成了13.1公里、7处堤防险段的加固任务,确保应急抢险工程在汛前发挥效益。
行走在新夯实的高高土堤上,望着大堤下宽阔平静的河水,让人倍感踏实。“目前,这段刘庄至大沙窝堤防长3.3公里,堤顶高程由之前的2.2—3.33米增至4米以上,堤顶宽度由之前的不足2米增至3—4米,仅此段耗用土方就达9万立方米。现在,大堤上可以来回跑汽车了,抵御今年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应该没啥问题。”手指绵延的大堤,张德宝充满信心地说。
应对超标大洪水不仅需要牢固的堤防,还需有完善的预备分洪泄洪的蓄滞洪区。拥有多条行洪河道的武清区境内共有蓄滞洪区4个,即永定河泛区、三角淀分洪区、大黄堡洼分洪区、淀北分洪区,总面积316.1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0%,总蓄水能力为5.279亿立方米,涉及9个镇街、81个行政村。
为确保超标洪水来时防汛安全,武清区于3月27日召开专题会议,对蓄滞洪区4.5万户13.7万居民的财产入户登记、群众转移安置及社会经济调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区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胡伟告诉记者:“今年与往年相比,将蓄滞洪区转移安置地点全部就近安排在了安全区域的中小学校,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暑期的场地资源,也便于群众的统一安置、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了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预案,全面落实了组织、物资、队伍、措施,保证了预案的时效性及可操作性。”
此外,该区还组织蓄滞洪区相关镇街于汛前开展了群众转移安置实战演练。记者从胡伟手机中一张“蓄滞洪区转移安置明白卡”上看到,明白卡详细标注了户名、住址、人口、转移路线、转移方式、安置地点、安置负责人和安置联系电话。“这张明白卡已在汛前向蓄滞洪区家家下发到户,使区内群众熟悉预警信号、转移时限、责任人、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等,增强应急响应能力,确保蓄滞洪区一旦启用,做到群众转移安置工作能够紧张有序、按计划进行到位。”胡伟说。
位于永定河泛区南岸大旺村分洪口门处,施工人员正头顶炎炎烈日紧张地垒筑块石堤坡。
“正在施工的是分洪口门应急加固工程,目的是确保启动分洪时能够快速扒除堤坡到位,同时防止口门被洪水冲刷扩大。”胡伟拿出一张分洪口门拉森桩裹头俯视图,对照施工现场讲解道,“该工程在宽达100米的口门两端,共打下了9米和12米的金属拉森桩417根,两侧仿佛建起铜墙铁壁,将有效确保口门牢固不塌、分洪顺畅。再过两三天工程就交付验收了。”
目前,武清区水务局按照“一处一案”的要求,已编制完善了各分洪口门扒除预案,明确分洪口门位置、口门宽度、口门底高程、扒除深度、口门土方量、机械设施、实施队伍、联络方式、责任人等,确保分洪口门及时扒除,确保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