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警法> 正文

禁毒 津城雷霆出击

警方集中销毁毒品 孙震摄

我市通报一年来禁毒工作有关情况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昨日,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夕,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我市公安机关一年来开展禁毒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据介绍,自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市公安机关共侦破毒品犯罪案件239起。其中,部级、市级毒品督办案件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2名,缴获毒品13.43公斤,查获吸毒人员2039人次,强制隔离戒毒吸毒人员1018名,社区戒毒吸毒人员831名。透过一串串数字可以看到,毒品并非遥不可及,就像电视剧《破冰行动》里演绎的一样,与毒魔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过。

禁毒斗争,任重道远。一边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的贩毒者,一边是因一时的好奇心而误入歧途的吸毒者,如何铲除“毒瘤”、截断“毒流”?怎么挽救“迷途的羔羊”,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当前,我市禁毒工作稳步推进,毒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受国内外涉毒因素和社会面疫情防控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市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禁毒委副主任、市禁毒办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李明介绍了我市面临的毒情形势──

新型毒品伪装性危害性更强。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是指利用人工合成的兴奋剂、致幻剂类等毒品。例如,一些网络贩毒人员,为了逃避检查和打击,有的将含有氯胺酮成分的白色粉末伪装成“奶茶”,有的将含有大麻酚成分的毒品伪装成“巧克力”,有的将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半透明胶体伪装成“果冻”进行贩卖。这类毒品看起来与普通物品无异,但是食用后同样具有较强的成瘾性,严重危害人体内脏及神经系统。

合成毒品滥用仍呈主流态势。目前,我市吸食冰毒等合成毒品的占90%;在2019年新发现的吸毒人员中,吸食合成毒品的占93%。

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匿。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买卖毒品、物色招募“马仔”运毒已成为毒品贩卖交易的常态。联络使用隐语,交易采用多种网上在线支付,毒品贩运利用物流寄递渠道的情况突出。

大麻类案件上升趋势明显。受境外部分国家放松大麻管制的传导叠加影响,我市大麻类犯罪案件激增。2019年,我市破获涉大麻类毒品犯罪案件29起(是前两年总和的2.8倍),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是前两年总和的3倍),缴获大麻类毒品10公斤(是前两年总和的16倍)。

枪毒合流案件突出。近年来,毒品违法犯罪分子以枪护毒的越来越多,对社会治安造成极大隐患。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通过破获毒品案件共缴获各类枪支22支、子弹29发。

禁毒也有“黑科技”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在禁毒战役中,只有精准发力,才能夺取主动权。

您相信吗?一处几万人居住的生活小区只要有吸毒人员就能检测出来,可以精确到小区单元楼。

“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支撑禁毒实战,开展城市‘污水验毒’工作,为查毒源、截毒流指明了方向。”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总队长周勇说,“污水验毒”是通过分析污水中的毒品及其代谢产物来监测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内毒品的滥用量和滥用人数。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流行病学调查,这种方法具有客观可靠、快速易实施、成本低、适用性高等突出优点,适合监测单个城市、行政区、镇或社区的毒品滥用,以及毒品滥用预警。另外,通过监测污水中毒品的异常情况,还可以为追查制毒窝点和打击毒品犯罪等提供线索。

从去年8月起,我市开展了城市污水毒品监测工作,“污水验毒”发挥了大作用。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在我市津南区咸水沽抽样检测中发现一小区污水中含有过量甲基苯丙胺类毒品代谢物,追溯毒源,锁定小区单元楼,将涉嫌吸食冰毒的刘某等人查获。

“我们将定期对全市30家主要生活污水处理厂和4个污水泵站进行取样分析,强化分析研究,逐步建立我市毒品滥用预警评估体系,对毒品滥用、制造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精准打击,为毒品治理工作高效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周勇说。

绷紧“防毒弦”

毒品陷阱随处见,如何防范是关键。据介绍,毒贩为了拓宽自己的市场,采取各种各样的隐蔽手段迫使人染上毒品,并且,随着网络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出现许多通过互联网贩毒、购毒、吸毒的案例,对于经常网购的年轻人而言,网络世界披着神秘外衣的毒品更加危险。

“大多数有过吸毒经历的人都是在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吸毒之路,有的是因为无知,轻信了‘吸几口不上瘾’的谎话,有的是听信了‘吸毒可以减肥’的说法,置生命于不顾,有的是盲目交友,根本没有想到朋友递来的香烟、饮料、食品里含有毒品,还有的是盲目追求时尚与新奇,不计后果,不顾家人。”从事禁毒工作,周勇见过太多的家庭因为毒品而支离破碎,太多的生命被毒品摧残吞噬。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绷紧“防毒弦”、具有禁毒意识,从而竖起一道道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屏障,那样毒品犯罪也就无可乘之机。

防范毒品要做到──时刻牢记“吸毒毁一生”的忠告,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觉。增强自控能力,要能认得清欺骗、抵得住诱惑,不存侥幸心理、不越雷池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盲目攀比,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学会战胜挫折,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借毒解愁。不要滥用药品,如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慎重交友,不要进入治安环境复杂的场所,如果出入娱乐场所,要有警觉戒备的意识,不要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离开座位时要注意自己的饮料、食物等。

吸毒人员虽然是违法者,但也是受害者。近年来,我市也是下大力度,从“毒魔”手中拯救吸毒者。对此,记者采访了市戒毒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力。

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哪些特点?

答:从市戒毒局收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构成情况看,戒毒人员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18至35岁人员最多,占52.6%;36至49岁人员占38.3%。

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员占比较大,初中以下文化的占78.8%;高中中技文化占17.7%;大专以上文化的占3.5%。

从管理角度上看,“多进宫”人员比例居高不下,两次以上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占比高达51.4%,三次以上的占22.7%;有刑事犯罪记录戒毒人员占42.0%,违法犯罪次数最多的高达12次。

问:针对患病戒毒人员有何特殊举措?

答:戒毒人员患病率高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我们也一直关心关注戒毒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努力提高生活卫生和戒毒医疗工作水平。强化生活卫生管理,把住食品安全关,防止“病从口入”。科学合理安排戒毒人员生活,帮助戒毒人员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始终坚持把好入所体检、初期观察、日常巡诊、定期诊疗、急危重病排查、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所外就医“七个关口”,加强场所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传染病筛查实验室和疾病监测中心,定期开展肺结核等5种传染病筛查和精神障碍疾病监测等,坚持医务人员每日巡诊医疗制度,戒毒人员年平均所内门诊就医5万多人次,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和所内病亡事故的发生。

此外,积极协调市卫健委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与7家市级三甲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与2家市级三甲医院组建精神疾病、传染病“专科联盟”,落实戒毒人员就医绿色通道,探索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合作新模式,广泛开展医疗研讨、技术帮扶、业务指导、培训教学等活动,打造集戒毒医疗研究、医疗机构帮扶、专业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协作为一体的开放式戒毒医疗平台。今年年初,经市卫健委批准,“天津市新康戒毒医院”挂牌运转。

病残吸毒人员曾被称为“拿着执照的违法者”。截至2019年9月,依托青泊洼戒毒所进行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改造,完成了男性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分步分期建设和女性病残收治专区改造任务,全面满足了我市病残戒毒人员依法应收尽收需求。同时,与市公安医院联手,探索建立戒毒场所病残专区“医共体”合作模式,建立病残专区“医共体”合作模式,借助专业医疗技术力量弥补戒毒场所医疗短板问题,形成了市戒毒局负责监管教育、市公安医院负责医疗、市财政给予资金保障的病残戒毒人员收治工作格局,累计收治病残吸毒人员350人,有效解决了病残吸毒人员“不敢收”“不愿收”“不能收”问题。

问:在降低复吸率方面有哪些有益尝试?

答:彻底戒断毒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调结构、补短板,在构建科学统一的戒毒模式、提升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加强心理咨询师、专兼职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个别教育能手“四支队伍”的培养。广泛开展课堂化教学、个别教育、心理辅导、心理矫治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戒毒场所与专业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共同的研发基地,积极推动优势戒治项目研发工作。与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内观文化促进会合作建立工作站,联合开展内观认知疗法对戒毒人员心瘾戒断的干预研究,帮助戒毒人员戒除心瘾。与天津师范大学进行合作开发抗复吸力的优势戒治项目,与天津体育学院签署运动戒毒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运动戒毒研究基地”等,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戒治效果。

问: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会放任自流吗?

答: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也绝不会放任自流!市戒毒局以创建“无毒”城市为目标,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推进教育戒治工作向外、向后延伸。聘请戒毒形象大使,招募戒毒工作志愿者,加强联合帮教和禁毒宣传工作。建立戒毒人员帮扶机制,开办戒毒人员家属学校和微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连续多年坚持对回归戒毒人员进行跟踪回访、评估调查,做好接茬帮教。支持、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主动与地方禁毒部门对接,签订帮扶协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戒毒工作社区指导站,对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给予教育矫治、典型培育等方面的延伸帮扶,助力戒毒人员从心理、行为、生活、意识形态等方面真正地融入社会,得到社会接纳和认可。

戒毒所里的故事

被毒品毁掉的人生

不幸的童年让她一度叛逆,被人诱骗沾了毒

小周(化名) 女 22岁 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22岁的小周,花一样的年纪。每每戒毒所里搞演出,爱唱爱跳的她,总是最耀眼的一颗“星”。“现在的小周很爱笑,但刚来时,却并不是这样。”

小周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有暴力倾向,她和母亲经常会无故遭到父亲的殴打。直到有一年冬天,小周的小姨看到她被铁链子拴在窗台上,已经生命垂危,小姨将其救下后,送到姥姥家抚养,小周才算逃脱出父亲的“魔爪”。

小周母亲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在小周5岁时,不堪其辱的母亲选择了投江自杀。“我对母亲没有多少记忆,只记得她去世前来姥姥家看过我一次,说了很多关心的话,我很开心。”

母亲自杀后,父亲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小周和姥姥相依为命。上小学时,因为家庭原因,她受到了不谙世故的同学们的排斥,深感受到伤害。慢慢地,小周越来越叛逆。14岁时,她毅然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打工。

背井离乡,为了养活自己,小周吃了很多苦。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了一个不入流的二人转剧场。因为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喜爱,小周留了下来。一次,在她被客人灌醉酒后,有朋友告诉她冰毒可以解酒,就这样,小周被诱骗着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我曾想过逃离!”对毒品的依赖,一度令小周恐慌。她逃离了那个地方,回到了老家。但疼爱她的姥姥却已经在3个月前去世了。带着无尽的悔恨,小周只身一人来到天津,找到了一份酒吧驻唱的工作。就在小周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时,她遇到了以前不良的朋友,没有抵制住诱惑的小周复吸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被警方强制隔离戒毒。

“刚来时,小周沉默寡言,甚至有点抑郁。”管教民警根据小周的经历,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民警的爱心和付出,让小周重拾生活的信心,她变得积极起来。小周说,现在的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出去后,她要重新做人。

靠毒品缓解赌博债务压力,她越走越远

小王(化名) 女 36岁 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本想着靠毒品缓解掉赌博债务压力,没想到越来越偏离生活的正轨。”小王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孩子们最需要陪伴的年龄,她却“缺席”了。

小王的童年一直是她心里的痛。小王是遗腹子,父亲因一场矿难去世,母亲在其出生后不久,将其送给了父亲的工友抚养,从此便杳无音信。多年膝下无子的养父母,在收养小王后第二年,有了自己的女儿,便将小王送到乡下奶奶家寄养,直到上学年龄才接回到身边。

“那时,总觉得母亲对我很苛刻,凡事都拿我和妹妹比。小学一年级时,家里又多了一个弟弟,感觉母亲更加不爱我了……”上初中时,小王从邻居处得知了自己被抱养的真相,“感觉很绝望”,初中毕业后便离家出走,靠打工养活自己。

小王20岁时,与一名男子草草地结了婚,并生下了两个孩子。但她觉得并不幸福,“丈夫太没上进心,处处不如我。”自以为事业小有成就的小王,渐渐染上了赌博的习惯,并借了高利贷。

面对越滚越大的贷款数字,不想拖累家人的小王,毅然与丈夫离了婚,远走他乡,来到天津闯荡。工作、生活、债务的压力,加之对孩子的思念,小王选择了靠毒品释放压力……2019年,她被强制隔离戒毒。

“刚来时,她处理人际关系易冲动,总是忍不住对他人怒吼,甚至大打出手。”为了帮助小王尽快适应戒治生活的环境和节奏,管教民警为小王制定了专属的心理辅导方案。目前,小王的状态改善了很多,提起养母等亲人,也不再是当初的仇视和敌意了。

他本该有的大好“前程”,因毒品断送掉了

小尹(化名) 男 25岁 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

头脑聪明、会唱歌、人缘好……如果不是沾染上毒品,小尹本该有一个不错的未来,但生活没有“如果”。

小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同学也喜欢他。读大专时,还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这样一个生活在蜜罐中的阳光大男孩,谁也不会想到,他的生活会和毒品沾染上关系。

大专毕业后,小尹找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每月3000元的工资,让他觉得有点不够花。“你唱歌那么好,可以靠唱歌赚钱啊!”朋友的建议,让小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但他也自此走上了“歧途”。

赶场唱歌,小尹在夜场混的风生水起,钱也越赚越多,有时一晚上收入大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他渐渐地迷失了自己:“为嘛要每天都活得这么累,和夜场的朋友们一样放松一下不好吗?”他想到了冰毒,并通过夜场的朋友买到了它。“前所未有的感觉!”第一次“溜冰”后,小尹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因为“溜冰”,被警方抓获时,小尹都没有觉得问题这么严重。在社区戒毒的日子里,小尹下定决心,不再触碰毒品,也不联系“瘾君子”朋友……他坚持了3个月,最终还是没有抵制住朋友的“诱惑”,又一次“沦陷”了。

“起初,我还内疚、害怕,后来实在拒绝不了‘溜冰’后的刺激,干脆啥也不想了。”小尹这样描述自己被执行强制戒毒前的心态。终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小尹被警察抓到了的那一刻手里还拿着冰壶。

“最觉得对不起父母!”强制戒毒期间,小尹表现一直很好,他希望重回社会后能够找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挣一份普通的工资,好好地孝顺一下为自己操碎了心的父母。(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