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冲击,立足提高中小学生抗压、抗打击和抗挫折能力,近日,市教育两委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举措》,将从完善心理谈话与帮扶机制、完善危机预防与预警机制、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机制、实施“阳光行动”抗逆力提升计划、做好专职人员配备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据了解,全市各学校将全面建立每学期开学心理谈话制度,按照教师分片包干原则,由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指导相关教师与每一名同学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尚未返校的采取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同时,全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需要特别关爱的学生,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针对性做好跟踪指导和心理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
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将建立与家长定期沟通的机制,特别要针对需要关心关爱的学生,要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报告学生在校状况,共同做好工作。全面开展重点学生专题家访行动,各学校将充分考虑初三、高三年级学生参加毕业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组织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学校教师对学业困难、心理压力较大学生进行逐一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减少学业困难学生的焦虑情绪。
各学校将建立朋辈、班级、年级、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各区教育局将主动与属地卫生部门沟通联系,组织区内中小学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进行“校医共建”,充分发挥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支持,打造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学生成长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对此,市教育两委明确提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突出实践特征,避免学科化倾向,集中力量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团体辅导、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分类疏导帮扶等工作,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明确基本工作量要求。
各学校要严格落实每周0.5课时的要求,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全部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坚持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性与实效性,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学生的心理放松“体验场”,让学生感到快乐、轻松和舒适,确保学生获得社会支持。
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聚焦学生抗挫折能力训练,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启动实施“阳光行动”抗逆力提升计划。
各学校还要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一定数量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中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不少于2名,小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不少于1名。各区教育局每区至少应有2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背景。(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