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方案》提出的十项重点任务
■ 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 提升改造中小学C级校舍
■ 推进居民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建设
■ 提升改造中小学校体育场馆
■ 新增中小学教学仪器配置
■ 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 补充中小学体育、艺术(美术、音乐)教师
■ 实施中小学杰出津门校长、班主任、教师培养支持计划
■ 加强中小学骨干师资梯队建设
■ 健全结对帮扶机制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过实行十项重点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根据《行动方案》,到2021年,力争5个区率先通过首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到2022年,全市16个区全部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保持我市义务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这十项重点任务是──
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中小学德育创新改革工程。实施智育水平提升工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0%,将运动技能测试纳入体育中考。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使每名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技能。实施劳动育人工程,建设2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区至少建设1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品牌特色。
提升改造中小学C级校舍。对已鉴定为C级的13.9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进行提升改造,2020年提升改造6.4万平方米,2021年提升改造6.4万平方米,2022年提升改造1.1万平方米。
推进居民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建设。开展居民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专项治理,市级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压实各区属地责任,采取“一校一案”的办法,对在建设、移交、开办等方面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30所配套中小学进行专项治理。加大新建居民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建设力度。2020年新建26所中小学,2021年新建19所,2022年新建17所。
提升改造中小学校体育场馆。采取改扩建、利用学校地下室改建、租赁校外体育场馆(步行10分钟内到达)、校际共享等方式,补齐210.8万平方米的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缺口,确保全市小学、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和10.2平方米以上。
新增中小学教学仪器配置。按照教育部初中物理等6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和我市中小学音体美装备标准,新增配置326.5万台(套件)中小学教学仪器。确保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演示实验、动手实验和实践调查等开出率达到100%。
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到2021年,全市中小学实现高速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支持系统,做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补充中小学体育、艺术(美术、音乐)教师。科学核定教师工作量,在核定编制内补充515名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由教育管理部门向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购买体育、科技、艺术等相关教育服务。
实施中小学杰出津门校长、班主任、教师培养支持计划。每年遴选10名左右杰出津门校长、20名左右杰出津门班主任、30名左右杰出津门教师进行重点培养,3年为一个周期。依托“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培养引进一批政治过硬的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
加强中小学骨干师资梯队建设。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特级教师训练营计划、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计划。持续实施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学科领航教师培养工程。到2022年,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200名,区级骨干教师达到15000名,校级骨干教师达到25000名。
健全结对帮扶机制。支持市教委直属学校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结对帮扶远城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强做优市教委直属学校与滨海新区已合作建立的学校。支持中心城区与环中心城区、远城区结成区域发展共同体,实现集群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远城区区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办学,探索优质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切实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