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你们奋斗的身影是最美!你们摘掉口罩后的模样真好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泰达医院内一科护理团队整体转入医院发热门诊留观病房(以下简称“留观病房”),毫不犹豫地冲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们说:“这里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谁都不能缺席,直到并肩迎来胜利的那一刻。”

集体转入留观病房

“1月29日,我们接到通知,原内一科护理人员集体转入医院留观病房。作为专业护理人员,我们责无旁贷,也早已做好了准备。特别欣慰的是,全科没有一个人退缩,除了一名孕妇被我们留在隔离病房外,在岗的12个人一个不少,当天晚上就有两人进驻到留观病房。”回忆起当初“领命”时的情景,护士长荆泽璐仍然感动满满。当天中午,她刚好请发热门诊护士长给科室所有护士进行了自我防护强化培训。“作为‘医疗队’后备力量的我们,准备随时补充到前线支援,没想到刚培训完就进入了‘战场’。”

“我参加工作时间比较短,资历比较低,不知道符不符合要求。但是如果可以,希望我也能参战。”战“疫”的枪声打响后,科室最年轻的娄孟西是第一个报名参加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人。接着,大家纷纷“请战”。

留观病房取咽拭子

除夕当天结束产假的李晓凡和崔奇静,俩人是在哺乳期的妈妈,她们俩和怀孕在身的勾红红,是最初被荆泽璐排除在留观病房名单外的三个人。“虽然我现在处于哺乳期,孩子还不到5个月,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愿意奔赴一线,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怀孕的咱们肯定不让上,但是我们两个得上,咱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如今,李晓凡和崔奇静跟大家一起在留观病房内忙碌,勾红红则辛苦地坚守在病房外,为大家做好外围的工作和后勤准备,让冲锋在病房内的战友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在一楼留观病房时,勾红红默默地把12楼改造病房的卫生都做了一遍,每个病室都开窗通风,并用紫外线灯消毒,为我们后来转移收治病人打下了良好基础。”荆泽璐说。

整日与发热病人打交道,内一科这支年龄从30岁到40岁间的“娘子军”,不仅为人女、为人妻,近八成护士都是两个宝宝的妈妈。上有老、下有小的她们,却没有一个人迟疑。就连在家休产假的于蓉也发来请战信息:“学医这么多年,治病救人已经融入了我的骨血。虽然我还在歇产假,但我真诚地希望领导能给我机会,让我和你们一起去战斗。”

无论是报名驰援武汉,还是守护留观病房,“听安排”这简单的三个字,传达的是大家内心确定、肯定以及坚定的态度,也是荆泽璐最受触动的一句话。

从容面对重重困难

1月30日起,内一科护理团队正式开启了在留观病房的护理工作。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捋顺床位号、转移病房和病人……大家有序分工,相互打气,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有条不紊。但是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在留观病房,光有责任感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脸上的黑眼圈、明显的压痕和鼻梁上的血痕,诉说着她们穿着防护服“战斗”的艰辛。

摘下口罩的郝帅

1月30日,是双胞胎妈妈郝帅进入发热留观病房工作的第一天。在医疗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为了节约防护用品,连续工作16小时的她没有吃饭,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一个班下来,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了,整个人精疲力竭,脸上也因为防护面罩和护目镜的挤压变得“沟壑纵横”。一个多月来,她把两个儿子交给忙碌的爱人和年迈的老人,义无反顾地在战“疫”一线和同事们并肩战斗。

刘金娟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3岁、一个6岁,都是需要倾注精力好好培养的时候,可她却不在身边。每次下班休息的时候,她都会在视频里看看两个可爱的宝贝,也不忘满怀亏欠地和爱人叮嘱一句:“家里的事,辛苦你多担一些。”可她没有告诉爱人和孩子,自己长时间封闭在防护服里,全身过敏起了很多疙瘩,奇痒无比,她只是每天吃着抗过敏药继续坚持。她说:“坚持一下,病人重要,我一定和团队一起,坚持到最后。”不光刘金娟,因为作为护士的她们皮脂腺都比较薄,很多人都起了湿疹,为了节省防护服,也顾不上按时涂抹防护品。

还有除夕结束产假的李晓凡,从疫情暴发至今一个多月,每天穿上隔离服的她,尽可能地少喝水、不吃饭,尽量不去厕所。“医院的隔离服是一次性的,脱一次就浪费一件,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怎么能浪费这么宝贵的医疗资源?”她告诉记者,为了尽量节省时间和防护资源,有的人干脆不吃不喝,甚至引发了低血糖。

为了减少和家人的接触,从进入发热留观病房到现在,内一科的护士们几乎都吃住在医院。妈妈们只能休息时通过视频哄哄孩子,单身的女孩也只能在电话里关心关心父母。

采访时,记者无意间了解到,由于医院空调系统关闭,她们只能用电暖气取暖。“防护服不透气,工作时还经常走动,里面皮肤湿漉漉的,外面却冰凉冰凉的,也不能穿大衣。但无论什么困难,我们的团队都乐观地面对,积极地克服,个个都是好样的,我为她们骄傲。”荆泽璐告诉记者,为了克服困难,她把夜班排班时间做了调整,从原来的16小时缩短到10小时。但是,那种夜里湿冷的感觉,却从来没有消失。

内一科同事相互加油

背后故事让人泪目

“以前姥爷就和我说过,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我一定要去送送他。但是我现在不能离开,只能盼着他能多挺一些日子,盼着疫情早点儿结束,但最终还是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护士李德颖从小由姥爷看到大,但是春节前后老人一直告病危,她心里着急,却也不能陪伺床前。最终,姥爷还是走了,李德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也不能亲自送老人一程。她自己偷偷找了个地方,大哭了一场。收下同事的鼓励和拥抱,她擦干眼泪,又再次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工作。

刘倩倩是妈妈的宝贝女儿,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得知她报名驰援武汉时,已经失去丈夫的倩倩妈分外着急,告诉她无论如何都不能去。可是,一则则医护人员义不容辞驰援武汉的报道展现在老人的面前时,她又改变了主意:“倩倩,护士长要是让你去武汉你就去吧,妈妈给你看孩子。妈妈之前太自私了。” 刘倩倩知道,妈妈并不自私,阻止是因为独女是妈妈的全部,支持是因为自己是母亲的骄傲。

李德颖面部压痕

这场战“疫”中,家人的不舍,工作的艰辛,逆行的风险,都不足以阻挡这群白衣战士逆行的脚步。在她们内心深处,有对生命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和来自患者的温暖。“每一名被暂时留观的发热病人都会紧张、慌乱,别说有的还是小孩子。虽然有的开始不太配合,但我们会想尽办法安抚好他们的情绪,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收获更多的,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荆泽璐说,当护士敲门声响起后,病人会快速戴上口罩再开门;当接过他们送过来的饭菜后,病人会真挚地说一声谢谢;当取咽拭子做核酸测验的时候,患者会快速戴好口罩并叮嘱一句“做好防护”……(记者 杜红梅 摄影报道 编辑 陈小龙)

【记者手记】采访时,让人感动的故事和细节还有很多。虽然不能把每个人的故事一一叙述,但她们有着同一个名字,续写着一样的故事。这是一个勇敢、乐观、坚强、友爱的团队,会在情绪低落时拥抱打气,会在疲惫紧张时调侃逗趣,会在一方有难时八方支援,会在艰难险阻中并肩前行。她们相信,在她们这些白衣天使奋不顾身的坚守中,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会过去,驰援武汉的战友将平安凯旋,多日不见的家人将再次团聚。然后,她们会回到她们的内一科,继续成为每天能够按时回家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内一科大家庭部分护士合影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