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1日
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了
我市首例新冠确诊患者
至今我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确诊病例共计136例
出院124例、死亡3例
治愈率达91.2%
这段时间天津市海河医院
如何针对新冠肺炎展开医疗救治?
又是如何调配医疗资源
做好医护人员日常保障工作的?
今天下午,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继续召开,会上天津市海河医院院长沈军介绍了海河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情况。
治愈率91.2%!
1月21日,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首例新冠确诊患者以来,随着疫情发展,单日收治确诊患者最多达12人,在院高峰人数为102人,其中合并基础病患者79人,涵盖癌症、免疫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视觉、听觉、精神障碍等;60岁以上患者37人;10岁以下患者3人。
经医疗团队精心治疗护理,许多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转危为安。截至3月4日14时,我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共计136例,出院124例,死亡3例,治愈率达91.2%。目前,住院患者9例。其中,普通型8例,危重型1例。治疗期间,危重型患者转重型7例、转普通型2例,其中1名已出院;重型转普通型33例,其中年龄最大的91岁,年龄最小的8岁。
2例危重患者成功脱离ECMO
根据确诊患者分型进行分区管理,设置重症病区,集中救治,组建重症精锐专家组,配备具有丰富临床实战经验的体外膜肺氧合(ECOM)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团队开展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同时,辅以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团队进入红区,实行“多对一”护理工作,强化病区内各时段护理质量管理,做好患者生命指标监测、气道、管路、皮肤等重症护理措施的落实。
在此过程中,强化先进救治技术应用,根据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情,适时采取血液动力学监测(PICCO)、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治疗等救治措施;对危重型患者施以有创机械通气、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医用三氧自血疗法、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救治措施,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目前,两例危重型患者均成功脱离ECMO治疗。
海河医院拥有一支呼吸康复护理队伍,对每名患者进行呼吸康复的训练指导,助力患者的功能恢复。
精锐“部队”、精准救治
建立病区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压实责任。构建“首席救治专家、专业组组长、各专业专家”三级专家结构,首席救治专家主要负责牵头组织多学科讨论和医疗救治决策。卫健委从全市三甲医院抽调具有权威性和临床实战经验丰富的重症、呼吸、心内专家15名,进驻海河医院,参加查房和患者日常诊疗工作,24小时全天候值守,时刻准备随时进入红区指导抢救工作。
先后从市第一中心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包括我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营养质控中心等全市19所医院和质控中心调集69名专家,236名医护人员参与救治工作,与海河医院医务人员共同组建了感染、内分泌与代谢、营养、护理、中医、消化、精神心理、儿科等多学科参与的医疗团队,充分发挥各专业救治特长,结合每位患者疾病特点和救治需求定制全方位的诊疗方案,实施“一人一策”精准诊疗。
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制定了我市中医诊治方案。截至目前,全部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收到良好效果。
实施全方位人文关怀,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助力患者痊愈康复。针对新冠肺炎的家庭聚集性特点,为便于相互沟通和安慰,尽可能安排家庭患者同住一个房间,实现“一家一策”,最大限度缓解患者恐惧和压力。
划拨专项资金,守护医务英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体医务人员临危受命、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吴琦教授、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于洪志副主任医师……天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和一个个生动可敬的事迹。
▲天津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吴琦教授(后排白衣)
▲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于洪志
疫情当前,是无数逆行的白衣天使,将危险拦截在一线。为做好医务人员的保障工作,海河医院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保障和关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和11条“硬核”举措,全力改善医护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保障维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将座落于津南区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作为海河医院及全市医疗队的定点住宿酒店,按照“单人单间”的管理要求,安排医护人员住宿休息。
▲租用大巴车接送医护人员,大巴车按照市海河医院医务工作需求,每天六班次往来于市海河医院和相关酒店。
▲协调相关营养配餐公司,为战斗在“红区”医护人员提供三餐,荤素搭配,保障医务人员营养补充。
▲对连续工作14天的医护人员进行轮换,协调东丽区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作为轮换下来的医护人员的休整酒店,集中休整14天。
▲落实市卫健委党委“六个一”要求,海河医院成立了“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督导组,对一线红区医护人员家属进行慰问,统计一线医务人员65岁以上老年亲属的基本情况、看病取药以及子女入学等需求逐一进行了摸底。
除此之外,市总工会和市卫生健康委工会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一线医护人员的各项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