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中医医院副院长杨健,也是东丽区第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首批医疗服务小组负责人。这个观察点也是本市第一家医学观察隔离点。在3月2日的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杨健讲述了东丽区医疗小组服务马航留观者的故事。
1月24日,天津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5日,农历新年第一天,东丽中医院就接到一项任务:一架载有92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包括31名湖北籍旅客的航班,从马来西亚沙巴飞至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3名乘客体温异常,被送往指定的医院进行治疗,(后一人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余89名乘客及机组成员都要被安置到隔离医学观察点。指挥部要求东丽中医院派出医务人员承担此项留观任务。
很快东丽区中医医院就从主动请命的医务人员中挑出11名医护人员,由杨健带队,第一时间进驻医学隔离观察点。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至完成任务解除隔离,这个隔离点一共有13人次外出就医,其中有3人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这3人在隔离点期间并没有传染其他人员。杨健说:“这充分说明我们的隔离防控措施精准有效,避免了再次交叉感染。”
刚刚进驻观察点,杨健也面临过很多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快速的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现有酒店结构布局进行分区。隔离观察的人和其他的隔离者不同,他们是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所以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失误。杨健说:“我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确定分区,分为隔离区、缓冲区、休息区,最快速度做好分区及日常工作流程后,乘客和机组人员按照每名成年人一间的标准顺利入住酒店。”
随即,杨健和同事开展了紧张繁忙的日常服务工作。一方面积极做好防疫工作和日常医疗服务。感染防控是留观所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李丽、孙含带领工作人员每天分时段对留观区楼道、大厅、医务人员生活区都要开展消毒工作,从防护物资的穿戴到各种垃圾的处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医护人员要负责医疗保障、物资及垃圾的转运,最大困难就是运送饮用水和垃圾,九十多人每天消耗十多箱矿泉水,一箱水是三十多斤,最多的一天运送了二十箱矿泉水,一米多高的垃圾箱平均每天要往返十多次,听起来只是简单地运送,实际上,当穿上厚重的隔离服,戴着满是“哈气”的护目镜,所以每一次的运送,都是一场体力的考验。
由于防护物资紧张,医护人员为了节约防护服,穿之前就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特别是护理人员,每次都将防护服使用时间达到极限,六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医生也会想尽办法节省防护服。杨健说,有一天晚上九点多,外籍人员Sajnah向值班医生报告恶心、呕吐,马金松医生穿好防护服至外籍人员房间查看,认为有必要到医院做一个检查,为了保证留观人员的安全,马医生随120同行至指定医院,为了节省防护服,就没换衣服,数九寒天,里面只穿了单衣单裤。就这样,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节省防护物资,整整14天,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精心做好每一项工作。
杨健和同事们通过微信群和电话观察留观者的精神状况,由赵秀娟护士长专人负责心理辅导,并且在区团委的支持下,组建一支由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团队。
另一方面,杨健和同事们还要积极做好生活服务。“因为隔离病毒,但不是隔绝爱, 我们努力照顾留观者的饮食,让大家吃得顺口,保持良好的营养。”由于疫情来时迅猛,留观人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隔离,所以要求五花八门,有要求送小孩配方奶粉、剃须刀、女同志到了生理需要卫生巾、指甲刀等日常用品的;有辅导娃娃学习需要帮忙打印作业的……
“只要不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只有他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杨健回忆道:隔离期间,他们还为一名武汉籍男士、一名山东姑娘过生日,拍摄了祝福视频,准备生日鲜花、制作暖心贺卡,亲情般地关怀与照料,让留观人员把留观点当成了温馨的家。“所以说在隔离点,我们是医护人员,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是快递员,是清洁工,我们用耐心细致的服务,让全体留观人员感受到东丽温度、天津的温度。”
这些事无巨细热情周到的服务,也得到了隔离人员爱的反馈。最让杨健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河北的妈妈带着一对六岁的双胞胎女儿向他鞠躬说:“叔叔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两位小朋友的举动竟让他无言以对,后来得知,两位小朋友对护理人员,同样鞠躬致谢。
还有的隔离人员匿名为他们点外卖:咖啡、点心,正月十五为他们点元宵;解除隔离那一天,主动和医务人员握手、拥抱、合影,到家后还不忘向他们报平安,有的发语音,有的发视频。玻利维亚籍小朋友Joseph还专门画了一幅画鼓励他们。留观人员在群里说:天津市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有一些女同志还说天津是她的娘家,等疫情过去,要回娘家看看、走亲戚。
正是有了隔离人员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极大的鼓舞了杨健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杨健说:“我们定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继续努力,在各自岗位上扎实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双胞胎姐妹对你表示感谢时为何无言以对呢?您当时心里有什么感触?”
杨健回答:“我们医护人员在隔离点有各种角色,医生、快递员、心理师,但首先我们是医务人员,医者父母心,医务人员是不求回报的。同时,我们自己在家里也是爸爸妈妈,也是儿子女儿。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的父母被隔离了最需要的是什么,老人的医药够不够,孩子害怕不害怕。我们会用真情守护,把服务做在前面。比如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于振萍科长依据名老中医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方子,做成中药配方颗粒,发给大家;将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气功八段锦通过微信群带领留观人员做,让留观人员在有限的空间开展适当的活动,放松心情,增强自信。还为留观人员提供了慢性病的药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膏药,还有为孩子的准备小玩具,画册、蜡笔。在一个空间里,都是一家人。为家人做这些还需要回报吗?双胞胎对我表示感谢时,当时我的心情有感动、有欣慰,同时为以后的工作提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马扬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