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为了国家和人民,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决然,冲锋在前,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可贵品质,并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疫情发生后,作为天津第一家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海河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与员工奋战在阻击战最前沿,特别是红区的白衣战士们,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的生命。截至2月28日,已有105名患者治愈出院。
作为海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负责人的于主任,就是白衣战士中的典型代表,他不仅是病房负责人,还是天津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呼吸专家组的成员,同时担任海河医院红区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和第一突击队队长。作为天津首批进入红区的医生,身材瘦弱的他,却有着顽强的意志。自1月21日进入红区后,他除了给病人治疗,还要做好病区管理和医护人员的防护,和专家们一起研究患者的病情,写病程记录,收集数据,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为了与死神赛跑,他有时会长时间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穿着防护服,呼吸困难、行动不便,还要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即便轮到自己休息了,他也会24小时待命。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很疲惫,但他却说,作为支部书记,关键时刻要勇挑重任,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于主任在工作之余,写下“红区日记”,记录了一名医生对事业的忠诚,对患者的担当,对艰险的无畏,和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春的脚步已渐行渐近,希望就在前方。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你们的勇毅与担当,必将被世人铭记,绽放在明媚、绚烂的春天……
2月13日
刚休整了两天的我被紧急召回,重返红区。只要组织需要、人民需要,我义不容辞。虽然我不是解放军,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我的信念。得知我的同学二附属神经内科的冯文军主任今天驰援恩施,内心默默为他祝福。今天,又有10位治愈的患者出院了,真是好消息。我院在市领导的协调下成立了应急医疗救治团队,市级医疗救治专家负责危重患者会诊工作,24小时在院随时关注患者情况。看见敬爱的导师们全力以赴,我更要加倍努力,和导师们并肩作战!
2月14日(情人节)
今天又有11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出院,天降大雪,瑞雪兆丰年啊!看朋友圈得知今天是情人节,在这个世界上,爱你的人很多,懂你的人很少。好在那个懂我的人,懂得我的理想、懂得我的坚持,因此毫无怨言默默支持。我虽不善言辞,但她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疫情结束,等春暖花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于主任在红区紧张工作
2月16日
这几天新增确诊患者减少,出院患者增加,是个好兆头。自疫情爆发,市委、市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居委会、志愿者、网格员等同志入户宣讲、仔细排查、严守小区。除了我们这些“逆行者”,他们这些“坚守者”也同样辛苦,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从电视里看到,很多地方的工作人员都戴口罩、戴手套,防护措施做得很规范,可见政府的防疫工作执行得很到位,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我们在一线也会更加努力地治病救人,咱们一起使劲,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2月17日
今天又是24小时值班,危重患者的支持治疗越来越多,呼吸机、CRRT、ECMO等等,我们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好在专家组进驻病区进行指导,三中心、一中心的同行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为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完善各种检查和采集数据等工作,我们进入病区的时间和频次增加,而且一个病人身上置入多个管子,护理难度明显增大,我们安排专人专护,保证有效及时的监护。最令我欣慰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危急关头,专家组和我并肩战斗,给予现场指导。真心希望我们的付出有所回报,这些重患能够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2月18日
一个24小时的班终于结束了,昨天进入红区3次:上午查房,给病人打无创呼吸机;下午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虽然患者较胖,体位困难影响操作,但是在B超的辅助下还是顺利解决了;晚上又是上ECMO、CRRT。一天的工作时间加起来超过了12个小时,汗水湿透了三套刷手衣,身体上的累还不算什么,精神上高度紧张,一颗心始终紧紧揪着。当看到监护仪血氧值瞬间达到99%的那一刻,揪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后面的治疗还很复杂,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所有医护人员都要精诚团结,医者仁心,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2月19日
日常查房、管理重患。逐条记录机器上的各种参数,严密监测重患的各项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尤其是上呼吸机、ECMO的重患,我们和专家团队一起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进度、减少患者痛苦。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需要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呼吸科医师、体外循环医师、麻醉科医师、外科医师、高年资护士以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程师等众多人员,并且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多次的理论培训和模拟演练,才能安全有效的实施ECMO技术。好在我们日常注重培训,医护人员技术过硬,ECMO在救治重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感叹科技的发达,也感慨人类的无知,希望这次疫情让大家有所教训,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2月20日
今天,第二例出院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主动到我院捐献血浆,是首例血浆捐献者。他捐出的两个单位(约为400ml)的“抗疫”血浆将用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我们也制定了利用血浆治疗的一系列方案。虽然血浆治疗是一种探索性的治疗,存在不确定的风险,但就目前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应该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利大于弊。新的挑战开始了,为了救治患者,我愿意尝试,也会拼尽全力,治病救人、责无旁贷,祝我们成功,祝患者早日康复!
2月21日
近期确诊患者和疑似确诊双降,出院患者增加,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也可以腾出点时间来搞研究了。新冠病毒这个狡猾家伙,潜伏期不稳定,最长可达24天。各类特殊病例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最难被发现。一系列的难题都等着我们去解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题研究,迫在眉睫!
2月22日
利用工作空隙和休息时间,开始着手课题研究了,写课题报告、上伦理会、向专家组导师请教、和同事一起探讨、回顾整理这段时间的病例、查文献做幻灯片,忙到停不下来。我们不能被动迎战,我们要主动出击,时不我待,这场战“疫”,我们必须赢!
2月23日
现在对重症患者的治疗进入了僵持阶段,我们对有血压、心率,呼吸机参数,出入量,化验指标,凝血情况,ECMO参数等要密切监护,要重点关注精细的容量管理,使重症患者达到个体化的最佳容量平衡状态。完整的容量管理包括:准确评估容量状态;确定容量管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制定个体化的容量管理方案。还有随着病程的延长,各种并发症可能要随之而来,感染出血血栓等等都要密切关注!
2月24日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朋友圈都在晒焖子、饺子,我还是继续吃盒饭吧,都忘记家常菜的味道了。经过我们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已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出院;全国很多城市也没有新增,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但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所以我必须坚持下去,再苦再累也要挺住,我坚信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腾飞,“龙抬头”很快就会实现。无论如何,也要阳光!
2月25日
今天总算可以休息一下,睡个懒觉,躺在床上不禁流下了眼泪,昨天(二月二)是孩子的生日,看着她发来照片和视频,内心无比愧疚,这些年欠她的太多了!子一,你很坚强也很懂事,中考加油!你一定行!
2月26日
今天也是纠结也是欣慰的一天,看着报表和曲线都在好转,接下来会是怎么样啊?前些天一直写的都是工作,今天写写题外话,这一个多月来,从亲友,同学,同事,领导到媒体,以及以前的病人和家属都给予了及大关心,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注入了动力,真的面对疾病的时候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谢谢你们!因为有所爱,有所期待!
于主任向大家挥出胜利手势
2月27日
这几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发现想家了,或许是没有给孩子过生日的缘故吧!想起来2017年中秋国庆,恰逢遇见抢救重病人,也是ECMO、呼吸机全上了,几乎一天也不能离开ICU 。整整29天,还好那时不用防护隔离。应该是中秋的第二天,下午领导说回家看看吧,终于可以在家吃顿晚饭。孩子说,能不能带她坐一次摩天轮,在那上面看看月亮是什么样的。我欣然答应了,可惜那天游人太多了!根本买不到票,孩子的愿望没能实现,我说等到下次八月十五或正月十五一定要实现,孩子估计没有忘记,但是也没再提起。有时谎言不都是欺骗,有时诺言也都不一点会实现!
一切安好……(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