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史上最严禁食野生动物”决定,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紧接着,深圳市人大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里,不仅给出了禁食的野生动物“黑名单”,还直接制定了可食的“白名单”。蛇、鸟、甲鱼、牛蛙等动物,今后可能要跟吃货说再见了!
疫情发生以来,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非常明确地规定,不仅在野外生活的野生动物不可食用,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也不可食用(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未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陆生野生动物,一律禁止食用。有关专家和人士对《决定》也做了解读,舆论对此普遍响应。不过,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基层的执法者,都希望能有一个更加具体的可以食用动物的正面清单,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白名单”,以便基层更准确地执法和公众更明确地守法。而且制定可食用动物白名单,既能避免一刀切,维护家禽家畜养殖者利益,也明确了禁食范围,让管理清晰明确、容易理解。深圳市的这个《征求意见稿》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总体来说,舆论对深圳市的探索反应是积极支持的,并希望对违法食用、生产经营和饲养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幅度和力度再大些。可是,也有部分吃货哭晕在厕所,认为蛇、鸟不让吃可以理解,但惊叹牛蛙、甲鱼为何不能吃了,还辩护说“牛蛙和甲鱼是两栖动物”,跪求进入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之列。吃货的惊诧和哀鸣基本是情绪化的,引发了网友的一片讥笑。然而,争议声中也不乏较真儿的“科学党”,他们惊讶燕窝和雪蛤为何进入“白名单”:燕窝是明确的野生动物制品,跟多种蝙蝠和它们的排泄物亲密接触,雪蛤是林蛙输卵管制品,几乎都是“洗白式”的野捕圈养,基本都是野生动物制品。更有人为猫狗列入“黑名单”愤愤不平,理由是猫狗被人类驯养了上万年,名为宠物实则跟家畜无异,如果说猫狗传播疾病给人类,那也是在饲养时危险最大,而不是在彻底煮熟以后传染。长期以来,该不该吃猫肉和狗肉本就分歧严重,这次“黑白名单”之争就更大了。好在,既然是《征求意见稿》,就是用来讨论和征求意见的,这些观点对不对先不说,至少是允许争论的。而且由于目前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家畜家禽数量比较少,有些依照现行法律合法养殖、利用时间比较长久、技术相对成熟的动物,可以在严格科学论证和公众参与监督的前提下,通过增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方式来处理。
不管是禁食的“黑名单”,还是可食的“白名单”,对监管者和执法者来说,是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要做到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心里有数,更好地遵守。而把争论摆在明处有利于凝聚共识,这个共识就是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滥食野味就是不文明、不健康、不守法的表现,是时候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