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核酸检测结果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的最直接证据,每一位疑似患者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实验室就担负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职责。本报记者 周伟摄
“现在不单纯针对疾病的防控,在不同层面我们的角色是相互转变的。”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任张颖说。疾控人员的角色是立体的,既是政府的技术参谋,又是疫情现场的“医学侦探”,对于基层是指导顾问,对于老百姓是防疫百科全书。
2月2日,记者走进市疾控中心,见到了疫情现场的“医学侦探”。市疾控中心主任顾清告诉记者,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检测室承担全市疑似病例和排查病例的核酸检测任务,是全市判定确诊病例最核心环节的技术部门。从我市出现病例至今,市疾控中心检测样本500余份,实验检测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身穿防护服进入实验室,每人每次操作近5个小时,遇到疑难问题,要达8个小时。“每一份样品涉及群众的生命安全,实验室检测起到‘一锤定音’作用,其检测结果就是判定患者是否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直接证据。”他说。
参与患者实验室检测确诊工作的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检测室主任苏旭,向记者讲述了一次特殊的检测过程。1月23日晚,与第16例患者陈某某同时送来的另一患者样本第一次检测为阳性,陈某某却很难判定,直至24日凌晨,陈某某的样本经过了三遍检测。“按照标准判定应为阴性,但与一般阴性样本稍有不同,有一点点小的扩张曲线,我们认为有阳性倾向。当时刚洗完澡,但还是不放心,再穿上防护服重来一遍!”1月24日,苏旭要求采样人员再次采样,检测结果与上次相同,判定为阴性。“按照国家规范,第一次检测为阴性,需要至少隔一日进行二次检测。因为前两次检测时间相隔较短,加之注意到该病例的特殊性,决定进行再次检测。”1月26日,其样本检测结果最终呈阳性。回忆起那一宿的检测过程,苏旭语气十分坚定:“疫情初期,任何一个漏诊就有可能漏掉一个感染线路。对每一个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就是对每一个传染源的调查,不漏掉任何一个可疑的感染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的传播扩散,这是疾控人的责任。”
顾清介绍,自本市发生疫情后,市疾控中心疫情处置队伍24小时坚守岗位,不分昼夜,先后开展现场处置60余次,派出现场处置队伍深入红区200余人次,在远远短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终末消毒和密切接触者判定与追踪,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与播散。(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