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谈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会放下包袱,重新出发!”近日,曾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南开区干部翟俊杰,提起区纪委监委对其开展的回访,感触深刻。
2017年2月,分管综合执法大队工作的翟俊杰,因下属执法队员在工作中存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一时间心理落差很大,比较消沉。
“党组织没有忘记我,被问责以来,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监委多次对我帮扶回访,让我解开心结。”卸下思想包袱的翟俊杰,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2019年8月,被重新提拔使用。
这是我市加强对受到处理或者处分人员(以下简称受处分人员)帮扶回访工作的一个缩影。
受处分人员中多数是党内同志,仍然在不同岗位上履职,同样是推动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对这些人员,如果教育帮扶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其失去干劲、消极懈怠,最终影响党的事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这里面,既包括失管失察的责任,也有干部受处分后的关心关爱责任。”市委从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发,对帮扶回访工作进行部署推动。
市纪委监委深刻理解“把监督挺在前面”的内涵,明确了回访工作“立足教育挽救,深化标本兼治”的着力方向。
市委印发《受到处理或者处分党员帮扶回访工作办法(试行)》,明确了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职责任务,规范工作方法、工作重点和结果运用等。《办法》共3章、26条,既紧密结合实际,又融通党内监督条例、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党内关怀帮扶办法等一系列党内法规,为开展帮扶回访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本遵循。
滨海新区成立51个回访工作小组,对2017年以来受到处理的446名干部集中回访;河北区建立受处分人员数据库,着重选取现在职、关键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受处分人员作为回访重点;红桥区对57名受处分人员进行回访,帮助解开心结、担当作为,其中1名被提拔到领导岗位,3名被组织重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跟进教育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客观公正考察,实事求是使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积极引导受处分人员汲取“有错”的教训,树立“有为”的信念,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据悉,今年1至10月,我市已对3830名受处分人员逐一进行回访,其中局级干部62人,处级干部952人。
不少受处分人员在回访中感激组织不抛弃、不放弃,卸下了思想包袱,重拾了信心。“从忐忑委屈到反思警醒,真心感谢组织对自己的及时挽救帮助;从回避遮掩到主动亮丑,真诚认错悔错改错,甘做‘前车之鉴’;从一般落实到积极履职,重新审视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段赛颖谈了被回访人的“三个转变”。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回访基础上,强化成果运用,将回访情况向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通报反馈,将回访意见及时纳入廉政档案,并提供给组织人事部门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督促相关单位党委(党组)及时将影响期满后的受处分人员纳入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范围。
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总务处主任徐凯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在组织的帮扶回访下,徐凯更加努力工作,因表现突出,在受处分期满后,经过组织考察被提拔为天津市第五中学副校长。西青区7名干部、东丽区4名副处级干部“跌倒”后,经过帮扶回访,不但卸下了包袱,还被组织提拔使用……
帮扶回访工作激发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正能量,有效回应了“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等错误论调,真正成为了“暖心工程”“康健工程”,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