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框中为白头硬尾鸭 拍摄者:英国观鸟大师保罗·霍尔特
这两天,津城气温持续走低,再加上几场大风接连到来,给正在路上的候鸟大军创造了加速迁徙的条件。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北大港湿地现在正式进入了候鸟迁徙高峰期。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这里的鸟总量已经将近20万只。
就在这个时候,记者收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北大港湿地迎来了至尊“贵客”──世界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这是天津首次发现这种鸟,也是中国东部继1952年一个标本以来的唯一一笔记录。鸟类专家将这一发现形容为:“白头硬尾鸭在观鸟界,无异于UFO(不明飞行物)在天文界。”
昨天上午,记者开车赶到北大港湿地,采访了正在这里做鸟类调查的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莫训强、白头硬尾鸭的发现人之一,和他聊聊白头硬尾鸭是一种怎样的鸟?为什么会突然造访北大港?
一走进湿地,记者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深红的碱蓬草、金黄的芦苇,蓝天碧水间,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不时从眼前飞过的雁群,还有水中正在上演的那圣洁的“天鹅湖”……这一切将北大港湿地装点得格外美丽,犹如一处世外桃源,静静地存在着,不被打扰。
“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好,非常适合鸟类栖息,食物供给也比较充足,所以从我们10月23号发现白头硬尾鸭到现在,它一直没走,而且还混在了小天鹅、红头潜鸭、骨顶鸡这些水鸟群中,有时潜入水中,有时追逐其他的鸟,表现得特别活跃,我们暂时还不能推断它会在北大港停留多久。”莫训强回忆,那天,他正和英国观鸟大师保罗·霍尔特,还有随行同伴,在万亩鱼塘进行鸟类观测,无意中看到了这只白头硬尾鸭。由于这属于世界濒危鸟种,全球现在只有7000到13000只左右,大部分种群分布在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中国目前只在新疆有相对稳定的记录,不过数量也极少,理论上白头硬尾鸭根本不该出现在天津,所以开始他们还不信,后来反复核对特征才确认。莫训强说,当时别提多兴奋了,由于和白头硬尾鸭有一定距离,为了捕捉到相对清晰的画面,他们用相机对着单筒望远镜连拍了好几张照片。这几天,他们又来观测,看到那只白头硬尾鸭还在水里活动。
正说着,莫训强指着观鸟镜中的白头硬尾鸭让记者看。只见,它与众不同:头上有一撮白毛,尾巴还翘着。莫训强说,这其实是一种很容易识别的矮胖型褐色鸭,它的尾巴上翘或者贴在水面上,头部颜色有黑有白。一般雄鸟头白,头顶是黑色,繁殖期喙是蓝色;雌鸟和雏鸟头是深灰色。莫训强分析:“我们一般把这些意外到访的稀罕鸟种称为迷鸟。白头硬尾鸭出现在北大港湿地,很大可能是因为迷路掉队,意外飞错了路线,但无论如何,从形态和行为上来看,这只白头硬尾鸭挺喜欢这里。”
其实,喜欢北大港湿地的“稀客”不只是白头硬尾鸭,拿今年来说,就还有文须雀、铜蓝鹟、火烈鸟、大红鹳……护鸟志愿者王洪峰在今年6月就拍到了一对文须雀衔草筑巢的画面,这也是他2017年在北大港湿地首次记录到文须雀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其实这和近几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对北大港湿地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有很大关系,生态环境好了,稀有鸟种自然会来。”王洪峰告诉记者,还有今年3月来的5只火烈鸟,到这会儿了不但没走,反倒又来了3只,现在湿地里有8只火烈鸟,像这种属于热带的世界濒危鸟类,长周期群居在天津这样的非热带地区,着实罕见;而铜蓝鹟作为鸟中的“蓝精灵”,全身绿蓝色,今年也是首次被观察到,并且被摄影爱好者抓拍了下来,上榜“中塘杯”第三届天津鸟类全国摄影大赛铜质收藏作品奖兼“新鸟种奖”。(津云新闻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