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季,第一批上大学的00后又给“大学生能不能吃苦、要不要吃苦”的老话题贡献了新谈资:某南方大学新生报到,一位上海妈妈因为发现宿舍灰尘很多,还有蟑螂,很难清理,不忍心让女儿和同学打扫,于是花了不到500块请了两位家政人员做了3个来小时的卫生。
看了这新闻,恐怕很多人立马想到一句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过巧的是,这典故的正主儿陈蕃作为东汉名士重臣,当年恰恰是个屋子脏乱差的少年,所以“扫一屋”和“扫天下”真没啥必然因果关系,不然金牌家政人员都变政治家了?当然也有人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也太不能吃苦了。可您想一想,两位家政人员清理3个小时才焕然一新的宿舍,那是有多脏?基本相当于拓荒保洁了,这种情况下,家长花钱雇人打扫省时省力无可厚非,不然指望很少干家务的孩子们打扫,估计晚上都住不进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物质富足,消费升级,就是为了让人过上更舒适便捷的生活,就像以前我们上大学行李都是自己手提肩扛,但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借助便利的快递物流服务成为“空手到”,只要经济条件许可、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谁天生愿意吃苦受累?这世上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是没逼到那分儿上罢了。
苦难从来都不是财富,盲目吃苦毫无意义,那些感谢苦难的人感谢的无非是自己战胜苦难的能力和品质,而这些能适应不同环境独立生存、正确面对挫折、精准处理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本事,是需要家长和学校从小培养的。不必让孩子刻意吃苦,并不意味就该骄纵溺爱,连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没有,诸如“大学生快递脏衣服回家洗”“大学新生不会洗袜子报到时带了上百双袜子”“不能独立生活大学新生退学”……很明显都是当初家庭家政教育和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您可别说爱迪生把自己手表当鸡蛋给煮了、爱因斯坦记不住回家的路还得打电话给保姆……您要是有他们的本事,那自然是佳话;可您要没有人家的资本,那就只能是笑话了。有了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炒菜机、外卖、钟点工等智能化家电和人工服务,我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便利,不过,大学生经济还不独立,理应尽量少奢侈享受、多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别小看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这些琐事,都是热爱生活、人生情趣的体现。既享得了福又吃得下苦,享福不安逸,吃苦不懊恼,方能拥有高质量的人生。(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