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世界卫生组织拟将“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

支持

网友@坦诚哎佳佳说,这就是病,是病就要治。

网友@58518说,啥事情成了障碍就是病。

反对

网友@聪明得像块砖说,玩个游戏怎就成了精神病。

网友@吃爆了不撑说,我是个精神病,谁还敢骂我?

如今,对许多人来说,智能手机就像身体的一部分,醒来第一件事、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手机。如果手机没带在身上,内心就会感到不安。说离不开手机,更多的青少年其实是离不开手机上的网络游戏。有些人为了玩游戏,耽误了学习、生活甚至正常的社交,这种行为常被大家称为“上瘾”。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国际疾病分类(ICD-11)》(草案),拟将“游戏障碍”添加到成瘾性疾患章节中,通俗解释为精神疾病,引起广泛关注。“网瘾少年”这个现代游戏人对自己的戏称,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被用在沉迷于游戏的病患身上。

“游戏障碍”到底是什么

据了解,《国际疾病分类》是确定全球卫生趋势和统计的依据,也是报告疾病和卫生状况的国际标准。医生使用它来诊断病症,并由研究人员对病症进行分类。目前的ICD-11只是一版草案,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由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国际催眠治疗培训师,天津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委、秘书,天津市泰达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萍告诉记者,“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大多会出现行为和心理的问题。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凡是精神障碍必须具备四点,即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游戏障碍’患者不能随便定义,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规范,以及后续治疗方法。”刘萍说,在本次发布的ICD-11草案中,“游戏障碍”被定义为一种游戏行为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也会将玩游戏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称,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不过也提到,参与游戏的人应该警惕他们花在游戏活动上的时间,特别是当他们因此而无暇顾及其他日常活动,并警惕游戏行为模式引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变化。

如何避免孩子游戏成瘾

一名“老游戏迷”告诉记者,从他刚开始玩一款游戏,一无所有到之后游戏中的通关、交友,并且得到满足感,是不好戒掉的原因。游戏里有诸多关系好的朋友,在游戏里的身份地位大大满足了自身的虚荣心,还有就是对这份游戏投入的感情最难割舍。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从沉迷游戏逐渐变成游戏成瘾甚至患病的严重程度呢?多数受访者认为:孩子游戏成瘾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借用诊断标准规范化契机,通过多方治理,推动网络游戏行业规范化发展。

刘萍认为,政府应促进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而家庭更是预防孩子游戏成瘾的“第一防线”。“有时候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同时,我也会对家长进行心理治疗。”在刘萍看来,孩子游戏成瘾有很多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不得当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除了对游戏成瘾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孩子父母也需要进行亲子教育的系统培训。

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四中学心理老师蒋茂泉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如果让孩子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可能对学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到让他们劳逸结合,再增加关心和陪伴,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带去情感上的慰藉,就可以降低孩子沉迷游戏世界的可能性。

刘萍建议,如果家中孩子喜欢打游戏,那么应该限制一定的上网时间,如果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培养孩子一些户外爱好,周末一起出去运动,带着孩子多与同龄人一起游玩,帮助孩子把握好学习、放松、运动的时间表。

“游戏成瘾的患者大都自控能力不够,他们更需要家人的关怀引导。”刘萍表示,如果孩子沉迷游戏,并且觉得从中可以获得愉悦和快感时,家长长时间与其对垒,反而会适得其反,应该学会积极进行心理沟通。

相关链接

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网民达7.7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53亿人,网络游戏用户超过5亿人。企鹅智酷联合腾讯电竞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竞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电竞用户1.7亿人,其中25岁以下占据六成。

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的海外实际收入多达72.3亿美元。《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很多网游月均充值额超过 1000 万元,最高月充值总额超过8亿元。《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营业收入约为2189.6亿元。其 中,网络游戏 对行业营业收入贡献较大,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约为2011.0亿元,家用游戏机相关营收约为38.8亿元,游戏游艺机预计全年约为135.8 亿元,VR游戏 收入4.0亿元。

有人认可 有人反对

打算将“游戏障碍”写入ICD-11提交明年世卫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也正面临来自医学界、游戏界的大量质疑甚至反对。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将游戏成瘾视为“精神障碍疾病”。美国心理学协会旗下一媒介心理学组织也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一份政策声明,对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草案表示担忧,称目前的研究基础并不足以应对相关问题。

美国娱乐软件协会(ESA)曾发表声明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11文件,仍然还是一份正在被讨论和检视的草案。世界各地的多位专家也都表示要对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游戏障碍”保持警惕,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正常健康的心理状况被误判为疾病。不少大型游戏协会也发表了联合声明,称全球共有二十几亿的人正在安全地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游戏寓教于乐,受到广泛认可。

对争议问题,刘萍说,首先“游戏障碍”和“爱玩游戏”是两个概念,正如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这不代表玩游戏本身有问题。其次,从新闻中了解到,反对声最强的多是一些娱乐游戏公司,因为如果“游戏障碍”被正式列入精神障碍疾病,这些游戏生产者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从医学角度上来讲,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将会提供更为专业的依据,同时会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对这类疾病进行分析判断。对真正治愈的标准以及治疗方法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帮助。“因为只要认定成一种疾病,就会有人来研究,就不让坊间一些‘野鸡’治疗学校、医院将这些‘病人’作为谋利手段,而且会让医生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而不是以强迫症或者抑郁症来替代。”刘萍说,相对而言,她就比较支持,因为对病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他们更加负责任。

把游戏当“头等大事” 却让生活“脱轨”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各种网络游戏层出不穷,青少年极易受到网络游戏的诱惑。我市一些小学老师表示,一些小学生背着父母彻夜玩游戏,以至于早上上学时睡眼惺忪。而在不少新闻报道中,由于沉迷游戏引发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今年七月,安徽省的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却因为丈夫沉迷一款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对妻子和孩子不闻不问,导致妻子去法院申请离婚。

刘萍说,她最早接触游戏上瘾是在2010年的时候,那时没有人认为游戏成瘾是一种疾病,但是它确实影响到了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寒、暑假结束,心理诊室会有不少学生家长前来咨询,他们大都表示自己的孩子由于放假期间狂打游戏,到开学时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社交等问题。

刘萍曾接诊一个案例:一名女生,大学毕业之后不再为学习奔忙,因为自由时间充裕,就将用于休闲的游戏变成了在家要干的“头等大事”。父母本想安排她从事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但是女孩根本不去,并找各种理由推脱。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由于矛盾无法调和,父母生气之下没收电脑,女孩干脆不出自己的房门,甚至连饭都不吃,为此父母两人还因教育问题产生了争执,家庭差点儿破裂。

刘萍称,父母带着女孩初来治疗,女孩脸色苍白,黑眼圈十分明显。从家长的叙述中了解到,这名女大学生长时间通宵打游戏,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每次出门,手机都不能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跟任何人联系。刘萍将她确诊为强迫症。

一名学校的心理老师告诉记者,刚开学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出现沉迷游戏,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到开学季都会有学生因为“不愿上学”前来咨询,其中相当一部分迷恋网络,而这些学生自身又无法接受自己对网络沉迷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各种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当然,这些现实困扰可能存在方式不同,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长时间玩手机,恶化到对上学读书更加抵触。

成瘾非短时形成 切勿草木皆兵

刘萍发现,那些对自身生理、对家庭环境不满的孩子,更容易成瘾。比如有个小男孩,他很胖,就很不自信,但是从游戏中找到了心理上的快感,就很容易成瘾。对自己的形象不自信,并沉迷网络游戏之中,会出现“游戏障碍”,难以自拔。

除了自身的问题,人际关系也很重要。成瘾的孩子,大多和身边人关系不好,且对自身的人际关系状态不满。因此,这些孩子会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在游戏上,同时,如果父母禁止孩子玩游戏,为了孩子安心学习不安装网络或拔了网线,孩子游戏成瘾的比例反而更高。

家住河东区的刘先生,儿子今年上初中一年级,平常在家的时候就是拿着手机躺在床上玩“王者荣耀”“吃鸡”等游戏。“只要让我打游戏,我能一天不出屋。”尤其是在放暑假后,打游戏累了就睡觉,暑假作业似乎和他也没什么关系。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刘先生,到家看到这样不懂事的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学业越来越紧张,这可怎么办。”刘先生告诉记者,当初他给孩子买手机,妻子是强烈反对的,认为手机里的游戏容易使人上瘾。但看着学校里面的孩子们都有手机,刘先生坚持给孩子买了手机。“放学自己回家怕不安全,给他配个手机我们也放心些。”就这样,2014年,刘先生的儿子就拥有了第一部手机。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又没有家长的管制,经常拿着手机和同学一起讨论游戏,使得他越来越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四中学蒋茂泉告诉记者,他在第十四中学担任心理老师已经有6年的时间,学校也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天津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对于刘先生孩子这样沉迷手机游戏的学生,蒋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生活中不在少数。有些孩子因为玩游戏而荒废学业,特别是有的高中生,初中还是学霸,上了高中就变学渣,原因就是玩游戏。从已经毕业的几届学生中发现,造成这类问题通常有若干共性因素。在青春期时期,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都没有时间照顾他们,许多孩子更是在老人的照顾下生活。这些孩子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感的同时,又由于其自控能力较差,网络游戏中的放纵和发泄以及成功感带来的陶醉,让他们无法抗拒这种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因此变得沉迷其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有一些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沉迷打游戏就是成瘾了,其实是错误的。”刘萍说,心理成瘾的判定最核心的是强迫性、连续性,并且要长时间持续做一件事情,伴随一定的戒断反应,明知道会对自己造成或构成损害而不能控制,这种界定是非常谨慎的,所以也不要随便给自己或孩子扣上精神病等帽子。而且,成瘾行为一般不是短时间发展而成的。因此,家长不能一看到孩子拿起手机或是坐在电脑前就草木皆兵,不断指责、责备,这样不但会激化亲子矛盾,而且对孩子也容易构成心理阴影。(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