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新港船厂:40年大浪淘沙 渤海湾中的激荡往事

对于老天津人,特别是老塘沽人来说,新港船厂是驻扎于内心的城市符号。很多人都在这里上过班,留下过与自己有关的记忆。几十年,一代代的造船人新老交替,他们都爱把船厂称为“老伙计”。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个“老伙计”也在国际经济局势变化、中国经济转型和国企改革的浪潮下经历了阵痛,又从一度破产倒闭到涅槃重生。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新厂区,船舶正在进行出坞

盛夏,渤海上风平浪静,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码头船坞,加之偶尔吹来的那种带着盐分的海风,扫在人脸上更加重了烧灼的感觉。橘红色传动中的巨大龙门吊,以及传来此起彼伏金属切割的声音……

1976年大学毕业就进入船厂的梁有祥,如今已经退休快5年,四十多年以来,他还是最喜欢去船坞边看一看。2017年新港船厂完成了整体搬迁,搬到了面积更大的临港经济区造修船基地,离市区将近60公里,他讲不出为什么大热天,还大老远地跑来看看,或许就是“来看看老伙计们”。

曾经的塘沽机厂街1号

天津新港船厂创建于1940年,老厂位于海河入海口北侧、滨海新区塘沽机厂街1号。1978年的时候,这里还是叫做“交通运输部新港船舶修造厂”,面积58万平方米,拥有码头岸线1200米。

天津新港船厂旧厂区大门

那时,邓小平同志刚出访日本回来不久,看到日本先进的工业制造,受到很大震撼,于是我国汽车等制造行业纷纷奔赴日本学习经验,新港船厂在那时候也派出了团队。

梁有祥说:“1981年船厂派出第一批学习团到大阪船厂学习,那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学习现代造船理念。我们在走出去学习上,反应得很及时,走在了前列,学习到了不少制造工艺和管理上的经验。”此后的1984年,厂里接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笔订单,这也是他们接到的首个出口订单。

打造“现代制造业”成为了当时生产制造企业全力奋进的目标。最早走出国门的新港船厂,无疑成为了众多兄弟单位纷纷效仿学习的对象。一时间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厂里特别设置了接待科,负责接待前来观摩的单位团体。

“海归”带来的不仅有技术,还有更多管理方式上的新气象。在技术能力赶超的同时,思想观念也极力与国际接轨,甚至体现在了生活方式的一些细节上。

“船厂给每一个人都订制了西装,员工过生日还有礼物和西点”,那个年代并不多见的西装,在厂区里却可以随处可见。此外,更为人性化、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也让这里显得格外不同。

那时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梁有祥说,“这是记忆中,船厂经历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那个时候在船厂上班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员工人数曾达到了6000人之多。”他说,“不仅有住在塘沽的,还有很多家住市区的人要天天跑票。”

“跑票”是这里的一句土话,意思是说,每天要往返市区和塘沽两地。老厂对面的“三百吨火车站”每到上班下班的时候,乌泱乌泱走出来的都是船厂的人,火车成为了大家每日最熟悉的通勤工具,4毛钱一张车票,单位还会给大家补贴来往的交通费。

天津新港船厂海岸线码头一角

直至2017年全部完成搬迁前,老厂已经拥有40000载重吨级和15000载重吨级船台各一座,30000载重吨级海洋工程模块、重机装备总组滑道三座,30000载重吨级、3000载重吨级干船坞、15000载重吨浮船坞各一座,并具有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加工、运输设施设备,具备了中小型船舶建造及修理、海洋工程模块建造以及重机装备制造能力。

改革中的“试错”

九十年代中期,新港船厂与另一家船厂合并为“天津造船公司”,两个厂子的人员加起来超过了一万人。就如同当时很多国有工厂面临的问题一样,还没完全搞清楚什么是市场,加上各种制度的改革,让摸着石头过河的船厂经历了改革的阵痛。最终到了2000年,那个大家都在欢乐度过的“千禧年”,船厂宣布破产了。

“那时候没有订单”往日忙碌的景象不复存在,“人员流失严重,我们部门从150人缩到了不到30人。有的部门只能靠接外面的活儿才能让大家养家糊口。” 上班只能干坐着,或者有的人干脆签个字,然后自己去做小买卖。以为端着的铁饭碗很稳定,不知为什么就突然落了空。

在梁有祥看来,那是一段焦灼、不安且寂寞的时光。

2001年,中国进入WTO,船厂也完成了破产重组。“恢复、稳定、发展”成为了停产三年之后,船厂凝心聚力的口号。“恢复生产后,好在有基础、底子厚,很快就收到了德国的4900吨的造船订单,有了活儿干,大家心气逐渐高起来。”

到了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全世界聚焦在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庞大国家。常说“水大鱼大”,大水之中,才有大鱼。国家强盛之下,新港船厂来自海内外的订单也得到了猛增。单年的生产量就达到6至7艘,整体重量近40万吨。

“热火朝天,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儿”这也成为了梁有祥记忆中,船厂的第二个鼎盛时期。

经过一次大浪淘沙,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对于改革和市场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特别是对于船厂经营管理来说,要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也成为了必须要去考虑的事情。

如今,新港船厂隶属于中船重工集团,其名称也更名为“天津新港船舶重工”,之前媒体报道曾称,包括天津新港船舶重工以及大连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山海关船舶重工、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和青岛武船重工等六家中船重工在北方地区船厂打造“兄弟连”,集团化发展。

这几年受到全球经济影响,船舶市场受到了影响,经历过上一次的市场尝试之后,人们也学会了用市场去解决市场的问题。船厂从只生产集装箱船舶、散货船开始尝试高附加值的特色船舶,扩宽产品线。

2015年美国船东Mercy Ships公司建造的医院船在这里开工,这艘船舶不仅有化验室、普通门诊、眼科门诊、牙科门诊、CT扫描室、手术室、药房、ICU病房、住院部、护理站、培训中心等。在其他甲板还设有学校和包括客舱、家庭套房、餐厅、咖啡厅、商店、图书馆、电影院、室外游泳池等在内的居住区域和观光休闲区域。也为他们今后建造远洋邮轮等高附加值大型船舶积累了经验。

用剪刀建出的“大船” 被重新定义的工匠精神

在新港船厂新厂的展厅里,会陈列下每一艘他们制造的船舶模型。中午,梁有祥准备在这里再看着这些模型,这时刚刚开完技术总结会的齐振聪和同事走出会议室,一眼就看到了梁有祥。

“梁总,您来了!”梁有祥每次来都尽量不打扰到大家,但是每次来都能被热情的“包围”。造船行当里,技术与技艺一代代传承,传承之间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在会议室门口的展厅大家看见梁有祥,在大家一起亲切的聊天

齐振聪如今已是中船重工集团的技术专家,从1985年入厂的三十年里,从最开始用剪子和纸,手工剪裁出来一个船型样板,到现如今用到的3D建模,生产设计的每天一次创新实践,他都经历了。

“我最开始在放样间,那时候的老师傅们都是靠手艺一点点走出来的,每个人进厂学手艺都有师傅,教一些方法。”

放样是船舶建造中的第一步,根据设计图纸按一定比例进行船体型线和构件的放大工作。通过放样可以取得较光顺的船体型值及构件在船体上的正确位置、形状和尺寸,为号料、加工、装配等后续工序提供施工依据。

“最开始都是我们趴在30多米长的大桌子上,用剪刀和纸,一剪子一剪子地把样板剪出来。”师傅们全凭手艺出活儿,画图、放样,好赖区分得很明显,想学到手艺只能在日积月累中,期待来日方长。

但就在1986年,船厂引入了计算机放样技术,改变了这一传统的工艺流程。“流程全变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还很年轻的齐振聪因为脑子活,能接受新鲜事物,又爱钻研,很快学会了计算机建模的技术方法。

计算机彻底颠覆了原有的传统工艺流程,实现了船舶制造向专业化、标准化和批量化迈进,手艺活也逐渐被数据和数字取代。最开始推行的时候,老师傅们都有些畏难情绪,一是多年的手艺没有用武之地,二是流程化生产下,出来的样板都是标准化的,也就区分不出优良,压抑了原有的成就感。

好在人们看到了新技术带来的高效和高质,逐渐转变了思维,开始学习计算机,学习新技术,从不断磨练手艺,到不断尝试新技术。如今,三维设计、模块化造船、“壳、舾、涂”一体化……这些现代造船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他们的船舶建造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此时的造船厂厂区,偌大的施工现场,被有序分出工作区间,工人们忙碌作业,现场一切井然有序,每一道工序紧密衔接,各种施工设备规范摆放。

“新厂面积扩了7倍”

2017年新港船厂完成了全部搬迁。搬迁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2005年筹划逐渐腾挪而来。

“新厂面积扩了7倍,更大的面积意味着我们可以建造更大船”梁有祥说,“最开始筹划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海水,我们就是在海上吹填造陆,造出来个船厂。”

新厂区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舾装码头岸线3900米,港区水深-9m至13.5m,按照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及重机装备产业布局及现代工艺流程布置,拥有50万吨级、30万吨级干船坞、10万吨级浮船坞各一座,配备800吨、350吨门式吊车、300吨浮吊、150吨门座吊等各式起重机。

此外,拥有近50万平方米的钢加工中心、分段制作中心、管加工中心、机加工中心、舾装集配中心、涂装厂房、船坞总组、海洋模块总组滑道以及码头舾装调试等区域,并配备相应大型的加工制作、平面分段制作流水线(FCB)及运输等设施设备。

2011年8月31日下午16:00,这是让齐振聪难忘的一个时刻,新厂首制船57000吨1号船OCEAN SKIPPER号安全漂浮出坞。对于造船人来说“出坞”是最重要的一环,新建造的船舶首次触水航行,是否漏水或是能否安全使用,都在这一瞬间才能揭晓。

相比于梁有祥和齐振聪老一辈来说,年轻人特别是35岁以下的员工已经占到了60%以上,你总能在这里看到活泼的身影,也有很多新的点子。

正值中午的休息,已经是造船制作部副总部长胡术朋打开电脑,“80后”的他正在研究如何将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在今后的制造工艺中……(津云新闻记者李泽亚)

新港船厂珍贵的老照片:

1940年,3000吨船坞

老船厂兴建中的船体厂房

赤云轮下水(1983)

29000吨散货船在大船台下水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