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王虹 近期,在国网公司第三届青创赛第一赛区复赛中,国网天津滨海公司项目“导线上的‘钢铁侠’——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以下简称“钢铁侠”项目),以其先进的创新技术、不可估量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获得国网公司第三届青创赛四个赛区复赛的最高分,杀入决赛。
“钢铁侠”的诞生要追溯到去年5月。十九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党支部副书记、配电抢修一班班长张黎明在骑自行车进行例行巡线工作时,发现带电班的同事依然在用老办法进行搭火作业。
他了解到,近几年滨海供电公司每年需要进行带电作业500次左右,其中带电搭火作业占比约70%。带电人员一年之中有这么多的时间暴露在高危、条件艰苦的环境之下,如何减轻搭火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危险系数?这个问题让张黎明揪了心。
在研究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各类带电作业操作法后,张黎明发现,只要是由人来操作的,就很难避免相关问题。“若是能将人工智能和带电搭火作业结合起来,来代替传统的人工作业是不是能够解决呢?”在张黎明创新工作室的一次研讨会上,张黎明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和带电班的青年员工韩立超、王立国不谋而合,带电搭火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就此展开。查资料,到厂家参观学习,实验研究,大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带电搭火机器人也慢慢有了雏形。
今年4月,国网公司举办青创赛,带电搭火机器人项目被命名为“导线上的‘钢铁侠’”正式参赛。
经过反复调研,多次设计方案的论证,研发团队最终确定了单臂结构的机器人设计方案。由于突破性地采取了人在地面操作的方式,这就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过多次筛选和咨询,团队最终选定了清华大学高端设备研究院作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开发的合作伙伴。机器人的绝缘问题、配套工器具的设计、专用搭火线夹的研发……今年6月,项目研发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技术攻关阶段。为了赶上青创赛的发布展示,研发团队的青年员工们每天下班后都在实验室工作讨论到半夜,每个技术细节都经过严密的论证。实验到半夜直接睡在值班室,成为团队里小伙子们的家常便饭。
9月22日,国网公司第三届青创赛第一赛区复赛进入第二个比赛日,按照赛前抽签顺序,“钢铁侠”项目被排在当天上午第5个进行发布展示。大屏幕中一段幽默诙谐的机器人与虚拟人物的对话过后,项目发布人员上台为各位评委和观众展示带电作业机器人的诞生过程、四大利器和成果成效。展示完毕,现场评委们就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成本、作业过程中如何保证相间绝缘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台上三位青年员工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打消了评委的疑虑。最终,“钢铁侠”项目成功杀入决赛。
然而,张黎明对这个结果还不满意,他跟团队里的小伙子们说,“钢铁侠”距离真正的实用化还差得很远。“我们的机器人目前是1.6米×0.83米,重240多公斤,着实是个大块头。在之前的实际场景测试时已经发现,机器人的控制柜和电源箱存在侵犯与带电体安全距离的风险,虽然我们喷涂了绝缘漆保证绝缘距离,但是隐患还是存在。下一步,我们要攻关如何将机器人小型化、轻量化,如何优化布局,杜绝这些隐患。”张黎明这样说。
随着项目的不断优化,相信“钢铁侠”不久就将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