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栗岩奇参加了60岁生日前的最后一次献血。
天津日报记者 姜凝 摄影 王倩 昨天上午,市血液中心迎来一位老朋友──栗岩奇。只见他熟门熟路地经过体检、走进机采大厅,挽起袖管,进行无偿献血。60岁是国家法定的献血最高年龄。11月7日是栗岩奇60周岁生日,他再次走进本市血液中心,用最后一次献血庆祝生日,为长达31年的无偿献血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为他献上了鲜花和生日蛋糕。
翻看栗岩奇的六七十本无偿献血证,他可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献血达人”:从1986年11月17日开始第一次献血,共捐献了全血23次,合计5800毫升;机采血小板137次,共计266个治疗量。算起来,栗岩奇31年来累计无偿献血282次、献血总量高达5.6万毫升,大约相当于14个人周身的血液。
31年前,单位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让栗岩奇初次接触无偿献血。“献血能帮人、救人,对自身健康还没啥影响,何乐而不为呢?”栗岩奇说,想到可能有不少人急需用血,他从此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从那以后,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年都会参加多次献血。
2007年,栗岩奇了解到无偿献血除了捐全血,还能捐成分血。“捐全血要间隔半年,捐成分血现在只要间隔14天,一年最多可捐24次。我想多尽些力,所以从2007年起一直捐献成分血。”为保证血液质量、争取每次都捐2个治疗量的成分血,他定期锻炼,每天走一万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他说,自己身体很好,这么多年来,没住过医院,也没动过手术。“有些人觉得献血对身体不好,我就是想让事实说话,让大家都看看,我献了这么多年血,身体依然很健康!”
在栗岩奇的影响下,2004年,他的妻子、女儿也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栗岩奇全家相约,要“活着献热血,身后献器官”。2013年,全家三口签订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协议,成为本市第一个签订“双捐”协议的家庭。
“献了这么多年的血,现在到年龄不能再献了,说起来还真有点不舍。”栗岩奇说,无偿献血有年龄限制,但志愿服务却没有“上限”,虽然自己因年龄已在无偿献血队伍中“被迫退役”,但他将“退”而不“休”,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传无偿献血,改变人们对献血的认识,号召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爱心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