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陈庆璞 换好工装,戴上安全帽,船长袁向利和船员们快步登上天津港轮35号拖轮,他们将从天津港轮驳码头驶向河北省黄骅港,将支援黄骅港、协助作业的一艘拖轮带回天津港。近年来,天津港大力践行津冀港口协同发展战略,支援黄骅港的这艘拖轮就是一个缩影。
在平时,袁向利和他的拖轮,主要任务是在天津港内执行动态作业。每当大型客货轮船,特别是国际邮轮和集装箱巨轮到港、离港,或者需要在港内移泊、掉头时,都离不开袁向利所在的天津港轮驳公司的那些拖轮。
和豪华邮轮、集装箱巨轮等高大亮丽的形象相比,袁向利和他的拖轮们更像是默默无闻但必不可少的幕后英雄。除了协助大型船只的到港、离港等作业,拖轮也要执行海上救生抢险、防污染应急处置等任务。
袁向利和他的拖35号拖轮,见证了天津港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年前,港内集装箱货轮最大也只有9000标箱级别,现在大多是20000标箱级的船只,“之前有2艘3000匹马力的小拖轮,就可以完成作业,现在一些大船靠岸时,得需要四五艘6000匹马力的拖轮来帮忙”,袁向利说。东疆邮轮母港的变化也非常大,几年前平均每周约1艘小型邮轮靠岸,现在平均每周可以达到3到4艘,而且都是一些大型豪华邮轮。多年来,天津港轮驳公司拖轮队伍逐步壮大,数量由十几艘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艘,一些设施老旧的拖轮陆续退役,更先进的、马力更大的拖轮投入使用,还有更节能、更环保的岸电等设施,让天津港拖轮业务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袁向利表示,自己作为基层党员,将立足岗位职责,为天津港进出船舶提供最专业、最安全、最高效的拖轮服务,让每一艘船安安全全靠泊,安安全全离港,为天津港的加快建设,国内和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