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郝颖 昨天,位于北京的中国农业博物馆又迎来了81名新成员,它们是约2000至8000余岁的彩陶器皿,每一件彩陶器皿都是人类由荒蛮、愚昧、狩猎、耕种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些国宝级文物都是由天津收藏家田士利无偿捐赠,而早在2006年他已向该馆无偿捐赠56件彩陶,两次捐赠珍贵文物达137件。
为了表达对这位收藏家无私捐赠的敬意,中国农业博物馆从田先生捐赠的137件文物中遴选出116件,于昨日起在十号馆展厅常设“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这个展馆里,陈列着田先生半生藏品,小的只有成人手掌大小,大的直径足有四十厘米左右,每一件彩陶上都画着不同的花纹。虽然个别地方略有残缺,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其历史价值。田先生捐赠的这些彩陶让在场很多文博专家,以及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感觉大开眼界。
今年67岁的田士利先生,收藏彩陶已有近30年的历史。当初中国农业博物馆扩建时,馆内工作人员以《彩陶收藏》一书为线索,找到了田先生。得知来意后,田先生挑选了一批自己收藏的彩陶,无偿赠予对方。“国家博物馆用,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彩陶,感受彩陶艺术的魅力,这就足够了。”在田先生看来,这些宝贝虽然是自己的收藏品,但它却是国家的宝物。
田先生热爱彩陶、痴迷彩陶、守护彩陶,他心系中华历史传承,投身文化历史遗产保护。他毕生夙愿就是将其收藏的彩陶与大众共享,让更多的人领略彩陶无尽的魅力。2006年和2017年,田先生先后向中国农业博物馆无偿捐赠了137件以彩陶为主的珍贵文物。“我相信,这里是我毕生心血的最佳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