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人物图带盖奖杯 清·乾隆
广彩绿白菜图果碟 民国
广彩描金花蝶纹菱形盘 清·道光
广彩花卉纹碟 清·乾隆
广彩通花边花蝶纹盘 清·嘉庆
广彩绿白菜图碟 民国
广彩人物纹六棱瓶 清·同治
城市快报记者肖明舒 图片由天津博物馆提供 广彩瓷器,又称广州织金彩瓷,以绚彩华丽、金碧辉煌闻名于世,是清代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釉上彩绘瓷器品种,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由于它的外销特性,使得它兼容东西文化内涵,成为东西文化互动和交流的载体。
近期,天津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览”在天津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按广彩瓷的发展历程分为5个部分,精选200余件、套精美的广彩瓷器,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示广彩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清乾隆时期,外国商人有机会到广彩瓷作坊中指导生产并提出要求,带上他们的样式、图稿,定制欧洲贵族用瓷,当时广彩瓷的内容主要为纹章瓷、外国人物瓷和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以及中国市井生活场景等
近日,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谭广辉先生走进天津博物馆“文博讲堂”,为观众讲解了广彩瓷的历史和制作技艺。
据谭广辉介绍,广彩瓷始于康熙晚期。景德镇陶瓷研究所1963年出版的著作《中国的瓷器》一书记载,17世纪后至康熙年间,法王路易十四命令宰相马沙创立中国公司,并派人到中国广东定做带有法国甲青纹章的瓷器,这是有关广彩生产年代最早的记载。“在广州民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江西景德镇艺人将技艺带到广州,从此瓷器的生产技艺就在广州生根开花。”谭广辉说。
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广彩瓷器在制作时,要将景德镇所烧的素瓷坯运到广州,再根据外商的需求,在素瓷坯上加以彩绘,经过700摄氏度至750摄氏度烧制而成。
乾隆二十二年,中国实行一口通商后,外商被限定在广州十三行馆区生活和贸易,允许每月第8日在行商或通事的陪同下,到海幢寺一带游玩。因此,外国商人才有机会到这一带的广彩瓷作坊中指导生产并提出要求,带上他们的样式、图稿,定制欧洲贵族用瓷。当时广彩瓷的内容主要为纹章瓷、外国人物瓷和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以及中国市井生活场景等。
从传世的广彩瓷实物看,其风格并非一成不变,19世纪之前和19世纪后的广彩瓷甚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这是因为,18世纪欧洲本土成功生产出优质瓷器以后,欧洲自产的瓷器逐渐开始与中国竞争市场,导致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外销自18世纪后期开始逐渐减少,广彩瓷不得不另寻出路。
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美利坚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当时美国广为流行的金色调装饰风尚,导致广彩瓷向以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的风格转变,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
乾隆四十九年,“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标志着“广州—北美”航线的成功开通。此后,广彩瓷的销售市场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主。与欧洲以社会上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不同,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美利坚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当时美国广为流行的金色调装饰风尚,导致广彩瓷向以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的风格转变,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
作为广州织金彩瓷的别称,“广彩”之名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这种瓷器的主要特点,即大面积使用金彩而显得金碧辉煌的风格。这种风格借鉴了我国织锦图案的手法——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一般。有一首词十分形象地总结出广彩的特色:“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
除了色泽上独树一帜之外,广彩瓷的绘画技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如广彩瓷的翎毛花果构图,称得上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其画面中间以一朵玫瑰图案作为主题,是由西洋玫瑰花画法演变而来,亦是广彩瓷中独一无二的图案花。
此外,广彩瓷艺人在绘画时通过用线排出西洋画的立体效果,取代了传统中国画用线代表面的表现方式。“长行人物”是广彩瓷独创的人物、景物描绘技法,“其特点是阴阳色分明,色上色,即采用在色面上排线的方式,以疏密的不同表现衣服纹路,树木、房舍的阴阳面,营造出立体效果。用色块的深浅,表现衣服的轮廓以及人物动作起伏所产生的衣服褶皱等。这都是广彩艺人的聪明智慧独创,这种技法在彩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谭广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