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赵煜 汪宗禧 “帮帮这孩子吧!都10岁了,她还没上学呢。”
4月1日,天津滨海新区大港胜利街荣华里一所住宅内,杨金英老太太对着访客不断地求着拜着。紧抱着奶奶胳膊,羞答答看着访客的小女孩,就是她那从野地里捡来的养孙女小琦琦了。老脸贴着小脸,满是爱怜,“奶奶奔八十的人了,自个儿都顾不上了,没钱没力供你上学了。找个好人家,赶紧走吧。你得去上学呀!”
记者问:“想走吗?”女孩摇头。
“想上学吗?”女孩使劲点头。
可孩子你舍不下奶奶,又想去上学,这不是让奶奶更难过吗?
失学女孩,在游戏中上学
7岁那年,玩伴儿不来找琦琦了,人家背上书包上学堂了。“奶奶,我也想上学!我也要书包!”爷爷病故,妈妈离家,爸爸卧病在床,这个家全靠奶奶一人撑着。奶奶只能买来一个书包哄孙女,又从亲邻那儿讨来旧课本,装进孩子书包里。琦琦懂事,不再吵着闹着去上学。孩子背上书包,假装成学生的样子:“奶奶,琦琦上学去了。”走到门口复又回来,“奶奶,琦琦放学了。”奶奶抹着泪夸琦琦:“真是好学生。”
“奶奶,琦琦上学去了。”“奶奶,琦琦放学了。”这样的游戏时常重演。可怜那书包,本是便宜货,禁不住祖孙俩这般抚弄玩耍,拉链掉了,背带断了,一本书都兜不住了。“奶奶,我要新书包。”琦琦抱着一怀旧书哀求奶奶。“奶奶这点钱,还是先顾嘴吧。姑姑、姑父他们正给你办领养手续,等哪天你给领养走了,真的要去上学了,奶奶给你买个名牌书包。”琦琦一听就哭了:“奶奶,我不要别人领养!奶奶,我不走!”琦琦自此不再提书包的事。她捡来一个塑料袋,把书装进去,提起来就走:“奶奶,琦琦有书包了,琦琦上学去了。”走到门口复又回来,“奶奶,琦琦放学了。”
塑料袋当书包,时常演着上学的戏,可直到琦琦10岁了,跟琦琦一般大小的孩子快上四年级了,琦琦还不知道学校门在哪儿,琦琦还在她的戏里梦里上着学。
记者想看看琦琦的书包,却给杨金英老太太拦住了:“玩破了,破得没个样了。”琦琦不说话,径直跑到窗台,抱回一个大塑料袋给客人看。这就是孩子的塑料袋书包了。只是那原本厚实的塑料袋也裂开了口,背不上提不起,孩子只能抱着书包“上学”“放学”了。
琦琦从书包里掏出课本,翻开来念念有词。老太太看着孙女,眼里是万分的痛惜:“你看那书,都翻烂了。天天翻,不停地翻,嘴里还念着嘛。可恨我没上过学,教不了她呀!”
“我们娘儿俩嘛事都摊上了!”
10年前,丈夫从野地里捡来这孩子的时候,这个家就已是多灾多病多难的了。丈夫病,儿子大病,小女儿更得了绝症。本不想要这孩子,可不忍啊!“孩子当时哭得都快没气了,脸憋得通红。”杨金英收下这个捡来的孙女,取名李思琦,乳名“琦琦”。
当时家里就一个健康人,那就是儿媳妇。“本想着苦点累点没嘛,熬着熬着就过去了。”杨金英说,“可没想到,偏偏嘛事都让我们娘儿俩摊上了。”
为给小女儿治病,老夫妻俩卖了大港城区的房子,跑去中塘大安村租住了一间破旧老屋。“头上顶的是人家的瓦,脚下踩的是人家的地儿。从那往后,这个家嘛都没了。”可是,倾家荡产也徒劳,小女儿还是走了。紧跟着琦琦四岁那年,丈夫心疼孙女,骑自行车去8公里外的大港城区给她买好吃的。就在路上,丈夫心脏病突发离世。“一句话都没留下,他就走了。”杨大娘双手拄着拐棍,埋下脸去。老人家够坚强,她是不想让这世界看见她的泪。
儿媳妇走了,杨金英倒是想得开:“我不恨她。她还年轻,这个家留不住人家呀。”
本就病弱的杨老太太,早就到了安享儿孙孝敬的年纪,可现实却反过来了,她得拖着身子照料病儿,拉扯养孙女。去年搬弄儿子病体,年近八旬的老太太一时支撑不住,摔坏了盆骨尾骨。就靠一根拐棍,老太太撑持着自己,撑持着这个家。担心孙女一个人出门玩耍不安全,只好把她锁在家里。孩子一向懂事,不再闹着出去,只是不停地玩那背不起的书包,读那看不懂的课本……
今年春节前,儿子也病故了。老太太一下子就垮了,双手拄拐都难动弹了。女儿李建宏家境不好,还伺候着婆婆,可还是生拉硬拽把老母接回自己家了。女儿孝顺,女婿仁义,老太太该颐养天年了。可这个琦琦呢?女儿女婿不嫌弃,可老太太却不忍心再拖累他们了。
养祖母最后心愿:养孙女快快去上学
在舍与不舍之间,杨金英老太太咬牙狠心拿定了主意。“养这么大,谁舍得呀!可我不能留她了。得赶紧找个好人家收养她,赶紧去上学。10岁了,不能再耽搁了。”
“琦琦这孩子,伶俐乖巧讨人爱,早就有人家想收养。说是得先办到福利院,才能办收养。我们这边手续都办齐了,报到了滨海新区。不知道嘛时候走完程序。可孩子不能再耗了,她得赶紧有个着落,赶紧去上学呀!”
“婆婆、丈夫、小女儿、儿子都是我伺候走的。眼下就剩下琦琦了,等她有了新家上了学,我这辈子的债也就还完了。”
杨老太太推开养孙女,使尽全身力气,撑着拐棍站起来,眼神坚定,再无半滴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