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陈璠 在北京中关村南路上,一座砖红色大楼矗立在路边,外墙上写着几个大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这座聚集着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领域顶尖科学家的大楼与远在百多公里外的国家超算天津中心,通过无形的电波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在这里从事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的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孟子杨告诉记者:“虽然不在天津,但我们的工作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天河一号’,项目数据几乎365天24小时都在上面运行。”作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孟子杨2014年从加拿大回国,从那时起他的工作就与“天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凝聚态强关联物理研究中,计算手段占了很大比重。”孟子杨指着屏幕上的程序为记者解释,“这些正在运算的程序,可以实时查看计算进展、结果储存。简单地说,‘天河’算得有多快,我们的研究成果推进就能有多快。”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最大分配了“天河一号”公共队列近10%的计算能力给孟子杨的团队。“运用这么大规模的计算,可以做很多原本不敢想的研究,这让国际同行很羡慕。”孟子杨说,“如果没有‘天河一号’和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支持,很多类似研究工作无法完成,我国凝聚态物理研究也会在国际竞争中落后。”
在日复一日的密切合作中,孟子杨和“天河”的“关系”也慢慢发生变化。今年,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正在研制“天河三号”样机系统,孟子杨的团队将会帮助样机系统大规模并行计算做测试。“以前我只是‘天河’的用户,今年我们双方打算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入实质性项目研究合作。”
孟子杨和他的团队只是“天河一号”众多用户的一个缩影。“目前,‘天河一号’近一半的用户都来自于北京。”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研发部部长孟祥飞告诉记者。去年底,京津冀大数据综合示范区启动建设,将依托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建设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在“天河”平台上实现京津冀区域大规模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形成应用示范和聚集效应。“目前,我们的基因大数据处理、政务大数据处理,还有气象、空气污染大数据平台等,都已经开始面向京津冀地区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