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评论员 刘雅坤 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们的心却还没放下,因为另一场 “大考”——填报志愿,已经迫在眉睫。填报志愿是个“技术活”,有些考生和家长拿不定主意,于是高考志愿咨询服务日渐火爆,“大数据帮你报志愿”的广告随处可见,一些“一对一”专家咨询甚至被炒到数万元的“天价”。
高科技大数据也好,名专家老经验也罢,目的只有一个,让辛辛苦苦考出的成绩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其实,仅仅关注志愿报得好不好,并不等于找到了人生成功的“金钥匙”。
日前,《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提出了一批就业前景堪忧的“红牌”专业。在上海、辽宁等地,英语、国际贸易、法学等曾经大热的专业也纷纷被列入“负面清单”。曾经的“好专业”由热转冷,除了需求变化之外,考生扎推填报、高校盲目扩招,也是其中的诱因。有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一门心思往热门里挤,等到进入大学才发觉,那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顿觉枯燥无味。或者换新专业,或者硬着头皮“习惯”,可不论如何,宝贵的大学时光就这么蹉跎了。而许多用人单位也都有这样的共识,对于专业要求较为宽泛的岗位,更看重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工作态度、责任心、道德品质、诚信程度……这些都是能否成为可造之才的重要依据。
因此,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志愿观,不盲目,不跟风,理性分析,才是应有的态度。与其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不如按照心之所向,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未来的专业选择乃至职业规划相联系,找到最佳结合点。选择自己“所爱”,找准奋斗的方向,就更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