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倒头便睡”成为“奢侈品”……
天津日报记者 姜凝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美好睡眠,放飞梦想”,旨在通过宣传和普及健康睡眠知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重视。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见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不仅要求睡眠时间充足,也要保证睡眠质量。但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压力山大”的人群队伍日渐壮大,对很多人而言,“倒头便睡”渐成一件奢侈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睡眠问题。据有关睡眠专家介绍,“现实中大多中国人,每天早上都是被闹钟叫醒的,不足三成人可以自然醒。”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存在各类睡眠障碍的人有27%,而由中国医师协会等发布的“2015中国睡眠指数”显示,与往年相比,有失眠问题的人数明显上升,2015年国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者早已超过三成,国人失眠常与工作相关(56.2%),其次是操心金钱,第三位则是为爱情辗转难眠。睡不着、睡不好的问题存在普遍性和严重性。“世界睡眠日”前夕,记者走访了天津多家医院睡觉相关专家,了解人们对睡眠的“质”和“量”有哪些误区?哪些人睡得不够好?怎么样才能睡得好?
半小时没睡着就算失眠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薛蓉介绍说,健康睡眠简单讲就是既要有“量”,又要保“质”,睡眠的“量”要合适,“质”更要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睡不着、睡不好,都是睡眠障碍。
根据最新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睡眠障碍分为失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发作性睡病等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倒班综合征和倒时差综合征等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梦魇障碍等异态睡眠、不宁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腿动综合征等运动相关睡眠障碍,按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睡不着、睡不够、睡不好、怕睡觉、黑白颠倒等,比如说失眠、嗜睡,就是睡眠的“量”出了问题;睡眠过程中打呼噜、肢体异常运动,就是睡眠的“质”有问题。而健康睡眠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去纠正,在保障睡眠环境、睡眠时辰、睡眠时间等方面按规律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睡眠要求。
其中,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的“质”和“量”方面不能令人满足(休息和恢复感),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符合以下一项就属失眠:
一是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二是睡眠状态维持困难,主要是睡眠浅、多梦、整夜觉醒次数超过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
三是总睡眠时间减少,不足6小时;
四是睡眠不能提神,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最常见原因:心理精神障碍
天津医大总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曾对天津部分城市和农村3500名调查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失眠发生率为38.8%,其中农村失眠发生率为37.5%,城市失眠发生率为39.9%。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女性、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失眠的发病率较高。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者失眠发生率也较高。脑卒中高危人群失眠的发生与其焦虑状态有关。
导致失眠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据统计,心理精神障碍是导致失眠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失眠的46%,原发性失眠占23%,睡眠延迟综合征占7%,睡眠呼吸暂停占6%,其他因素占18%。值得注意的是,睡眠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脑卒中、心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患者会因自身疾病而引起睡眠相关障碍。此外,帕金森综合征、癫痫、头疼、神经变性疾病、肿瘤等也都可能导致失眠。
女性、夜班人群更容易失眠
据薛蓉介绍,失眠更容易危害女性。有研究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经常失眠或者有失眠困扰的女性比例高达61%。女性失眠率是男性的1.4至2倍。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失眠的比例在增加。导致女性失眠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女性对自身的症状更敏感,并更加愿意暴露自己痛苦;二是妊娠期、经期、绝经期等生理原因;三是夜间需要照顾孩子或老人;四是焦虑和抑郁在女性中更加普遍;五是失眠更容易遗传给女性。此外,老年人也是容易发生失眠的人群。
“还有一种人睡不好,是因为职业原因。”薛蓉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白天黑夜连轴转了。据统计,普通人群中有5%至8%的人要定期或不定期上夜班。其中包括媒体、医师、护士、出租车司机、服务员、网络工程师等,这些职业人群每星期甚至每天都要改变原有睡眠习惯,导致睡眠不规律,最终造成失眠。这种睡眠问题其实就是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指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患者所在环境的社会要求和大多数人所遵循的节律不符,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而在应该清醒的时段出现嗜睡,多见于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