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宁河区齐心庄园全天开放农民书屋,从大年初一开始,村里的村民和园区的职工纷纷前来读书看报,欢度文化春节。
两代书迷 图书馆里做功课
天津日报记者 周凡恺 右手拄着拐棍儿,左手拎着水壶,初四的一大早,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便等在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的大门口儿。
老者名叫熊图难,今年86岁高龄了,是位退休机电工程师。记者说您的名字好,他便像孩子一般地笑,脸上的皱纹瞬间挤成了一朵花儿。老人说,有这么多的年轻人过年也能来图书馆读书,心里好高兴,你看,人真多啊!老人还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对自己来说就是过年,因此自己天天过年!记者说您老可以在家里读嘛!老人说那不一样,图书馆环境好,坐在这里就是一种享受!老人今天借来读的书是《台湾旅游大全》,记者问,看来您老是想去宝岛逛逛?老人四下瞧了瞧,笑而不答,他戴上老花眼镜,把一根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出一个静音的动作。
在一楼的展厅,老人的女儿熊朝朴和丈夫正陪着婆婆看书画展,她告诉记者,老父亲与住在南开区的弟弟一起生活。以前父亲天天坐公交车去南开区图书馆看书看报,有时也跑到天津图书馆的复康路馆,一去就是一天。去年父亲病了一场,子女们不放心,没收了他的免费公交卡,现在去图书馆,都是由儿孙们接送。熊朝朴说,自己是位高级会计师,生活中离不开书。母亲生前是教师,在世时也酷爱读书,父母的习惯,可以说影响到了家庭的所有成员,大家无论做什么,都讲究严谨科学,比如我们前些天提出到台湾旅游,老爷子便说,那得找一些有关台湾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书来读读,这不,今天就来图书馆做功课了!
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建成后,由于地理条件更加优越,加之各种软硬件设施不断升级换代,无论是借书还书,还是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等等,均已实现高度智能化,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十分方便、快捷的平台,同时,图书馆又开展了多种惠及读者的活动,比如每个周末的公益讲座等,市民已明显感到图书馆对他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天津图书馆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市民能否学会利用公共图书馆,能否让图书馆的馆藏发挥最大的作用,已经是一座城市能否走向高度文明的标志之一。
三大展览 文化大餐聚人气
天津日报记者 刘茵 春节假期,不少市民都选择走亲访友、举家旅游欢度新春。去博物馆看文物展览,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日前,记者在天津博物馆发现,不少市民和家人一起来到这里,观看文物展。天津博物馆推出的《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镜像——天津博物馆馆藏古代铜镜展》《晚明绘画作品展》,给市民们在节日里呈献了一场文化盛宴,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据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假期头三天,天津博物馆游客接待量达到1.1万人次。大年初二,记者走进博物馆,发现仍然有不少游客来到馆内。《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的推出,更是吸引了京津冀三地的观众驻足欣赏。来自河北省保定的马立新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将我们河北博物院的很多珍品都纳入其中,三地文物齐聚一堂,展品时间跨度大,能够全面地展示三地的关系,对我这个文物爱好者来说可谓是受益颇多。”
来自北京的邢卫东对记者说:“去年6月份,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过,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到现场欣赏,这次借着来天津探亲之际来天博看看,确实是不虚此行,能如此近距离地看着首博的镇馆之宝——伯矩鬲在这里展出,倍感亲切和震撼!”
王立君是天博一名志愿讲解员,她告诉记者:“我平时是一名财务人员,很喜欢讲解这个工作,因为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只有在假期里才能来这里,春节长假期间,来天博的游客挺多的,作为一名天津人,在自己的家乡为观众传播文物知识,我觉得是十分有意义的!”
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说:“我们在春节期间主推的展览是《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展览精选三地文物精华,力求为社会各界充分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渊源提供系统而形象的解读,从而回溯历史,关照现实。文博行业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先行先试,如何进一步扩大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是三地博物馆人的共同追求。”
一份爱心 文明新风暖邻里
天津日报记者 韩雯 过春节,少不了走亲访友。这几天,家住北辰区瑞景街井田公寓的许世华除了串亲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最牵挂的人。
昨天是正月初四,按照传统习俗,应该吃烙饼炒鸡蛋,一早醒来,许世华便忙碌起来,和面、打鸡蛋……不到半小时,一张张热乎乎的大饼“出炉”,香喷喷的葱花炒鸡蛋也出锅了。许世华把饼和炒鸡蛋分开装进保温饭盒内,穿上外套,和老伴儿打了声招呼:“我去看看穆姨。”
在路上,许世华向记者谈起了穆姨。穆姨名叫穆瑞芬,和许世华住在同一个社区,在社区开展的邻里互助活动中,两位年龄相仿的老人因投脾气结成了对子。“穆姨挺可怜的,两年前,丈夫去世,去年,她又得了直肠癌,两个儿子也不在身边住,你说谁没个难处,大家伙儿在一个小区住就是缘分,谁有困难能帮一把是一把。”许世华边说着,不时有社区居民向她打招呼,“许姨过年好!您又来看穆姨了。”
步行10多分钟,许世华来到了穆瑞芬的家,她将热腾腾的大饼、炒鸡蛋端到了穆瑞芬面前,然后麻利地挽起袖子帮着穆瑞芬收拾家务。行动不便的穆瑞芬看着许世华忙来忙去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几年多亏了许姐的照顾,没有她我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穆瑞芬说,自打老伴儿去世,许世华便成了她的“拐杖”,心情不好时,许世华就带着几个老姐妹陪着她给她宽心,特别是患病期间,许世华更是忙前忙后,今年过年,怕她一个人孤单,许世华几乎是天天送吃的,还陪她聊天,“我是幸运的,赶上这么好的街坊,待我跟家人一样。”
采访时,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有许世华和穆瑞芬之间的深厚邻里情,还有社区居民的幸福感,邻里之间其乐融融,小区环境干净整洁……一股股“文明、和谐、温馨”之风让整个社区暖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