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首条直飞日本大阪低成本航空开通
日前,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领导分别“晒”出了各自所在地区的工作进展。按照去年4月30日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常态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兼顾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和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两个方面。“缩减‘梯度差’,补长‘最短板’,需要三地从均衡布局所涉及的多领域破题,最后落实在民生上,就是可以让百姓普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三地协同发展 是为了“治病”
家住滨海新区的于先生五年前从北京辞职回到天津,当初影响他选择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所谓的北京“大城市病”。“我记得我妈来北京看我,地铁来时我妈愣是不敢上车,直到连等两趟后被我使劲推了上去。”于先生告诉记者,从那以后,母亲没有再来北京看过他,反而是经常催他放弃在京工作尽早回家。“其实天津的人口压力也很大,而且最近两年已经开始显露问题了。”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百姓关心的环境治理、交通疏导等问题主要是由产业结构发展失衡以及人口超量增长所带来的。根据相关报道,近十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激增500多万,相当于多出两个石家庄市区的人口。天津增加350多万,相当于多出一个唐山市区的人口。“如果低端产业得不到疏解和升级,人口超量以及公共服务超载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人们的幸福感指数肯定要大打折扣。”
“京津冀协同发展说到底是为了治病。”李文增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京津冀三地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都在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并与之相适应地努力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上述所说的环境污染、交通压力等问题其实并不是由三地协同发展带来的,而是交由三地协同发展来解决。”李文增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如果做得好,就可以通过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功能重组,加强交通、通信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互通,适当分流一些产业、机构和人口,也有助于减轻交通拥堵和房价居高不下、雾霾等社会问题。“所以,新常态下如何认识和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认识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都是有待深入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