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安全问题的确应该重视,但家长千万不能事无巨细地防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过度保护不仅不利于孩子成长,还会影响到他的自我辨别能力。”昨天,谈到面对陌生人如何正确提高孩子防范能力时,天津市网上家长学校副校长王建环对记者说。
连日来,本报关于“如何面对陌生人”的报道引发关注,引来不少家长就如何正确保护孩子、引导他们识别危险进行讨论。日前,天津市网上家长学校咨询热线接到家长关女士的咨询:刚上初中的女儿约了好友去逛街,关女士为了女儿安全考虑,请了假“追”到商场,女儿与好友的聚会却因此变得很是尴尬,与妈妈大吵了一架。“孩子这么小,被人骗了怎么办?我也是为了她好,她怎么不领情?”关女士有些委屈。
王建环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像关女士一样,有过度保护孩子之嫌。“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过度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不仅包括与朋友同学等熟悉的人,也包括与不相熟甚至不认识的人,而这对孩子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至关重要。”王建环说,“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基本能辨识出哪些是骗人的、哪些不是,家长对此不用太过担心。”
王建环介绍,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误区。她举例说,街上遇到乞讨者,家长往往会告诉孩子“他是骗钱的,不要可怜他”。这样一来,如果孩子真的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很可能也不会伸出援助之手,长此以往,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会占据主导,影响到孩子与他人“互信机制”的建立。所以,面对陌生人,该不该给予信任时,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该与不该,而是教会孩子自我“辨别”该与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