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郑东红 昨日,《天津方言词典》入藏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库仪式在市档案馆举行。该书为天津方言建档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撑,天津方言档案文本将以其为蓝本,从中选择700个独到的天津方言典型词语,200个俗语及谚语,200个歇后语、俏皮话,并配以例句,用语音、音像的形式录下来,在天津档案馆长久保存。
是“拨拉盖儿”还是“玻璃盖儿”
昨日本报《<天津方言词典>入藏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库》见报后,挺“哏”的天津话立即唤起了众多天津人的记忆和兴趣,并引发讨论。读者中有老天津人提出,比如“在词典中膝盖的天津方言叫法是‘拨拉盖儿’,但我们叫bō li gàir,自小是恁么(nèn me)叫的。”对此专家表示,方言也有两读现象,其读音在语言流传过程中出现分化。
“膝盖我们叫‘玻璃盖儿’。当时听我妈妈说,膝盖那个部位比较脆弱,有点像玻璃易碎。”昨天,世代居住老城里的75岁的发音人入围者姚大妈说。据专家解析,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天津方言语音系统较复杂,有着小地域的差异性特征,很多天津人能感到,走不远的路,就发现语音甚至语言都不同了。因此同一事物有些叫法也是五花八门。不仅天津各方言片区的叫法各异,甚至有城区间甚至多条相邻胡同间叫法都不同。
“经考证,在天津话中叫拨拉盖儿的人更多一些。”专家表示,针对这种方言现象,在进行词典收录时采取了从众的方式。
天津方言还有一种特有的现象,那就是同一个器物、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比如螃蟹在天津有两种叫法,分别是páng hai、páng kei。诸如此类还有棉花,大多数天津人读(miáo hua),但也有老天津人读(mián hu)。专家介绍,不能说到底哪个正宗,这和方言在演变过程中受地域特色、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影响都有关系。
拼音标注看方言独特发音
60万字的《天津方言词典》,封面是天津著名画家所作的旧时津门市井图,设计古朴、典雅,不乏厚重的感觉。它承载着多少天津人共同的关于生活的集体记忆。
为了便于查看,《天津方言词典》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语音检字系统来做的,按照普通话音节表顺序排列,从A部一直到Z部。同时为了便于按汉字检索词语,还可按首字笔画索引,检索方便。
为了方便阅读,词典里还标注了拼音。每个字、词按照老天津话的发音,用拼音、音调标注,同时还标注了词汇的普通话发音,这样就可以对照看出天津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不同。 每个词汇并附注多个例子解释说明,使其内容更加丰满、充实。“天津人口中说的话,那特有的幽默津味是很有意思的。”详解词汇意义非常严谨,而例句相当接天津的地气。
那些在词典书面上看起来就已让人忍俊不禁的文字,再配上幽默的例句,让很多天津人倍感亲切。比如“把家虎”,然后配上“这闺女从小就是把家虎。”的生动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