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平同自己驾驶的列车合影
参加工作不久的马建平同地铁列车合影
马建平检查车厢内部的各种设施
国庆65周年·“我”特刊
城市快报记者 陈欣 1984年12月8日,天津有了第一条地铁线,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地铁城市”。2006年,天津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从此,开启了天津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新时代。此后,1号线、2号线、3号线……地铁线路的联网运营,让地铁逐渐成为市民心中的一条“幸福线”。
在这条“幸福线”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地铁司机,他们始终将“乘客的平安”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并为乘客每一天的平安出行不懈努力。马建平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地铁司机,但是,正是许多像他一样的平凡人,通过每日不断重复的平凡工作,让这条“幸福线”得以不断延伸。
1个人
地铁驾驶台一坐就是26年
1989年,21岁的马建平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地铁管理处,正式成为一名“地铁人”。虽然2001年老地铁停运,但他却没有停止驾驶地铁列车的工作。2006年,天津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得到消息的马建平第一时间返回驾驶地铁列车的岗位上。从最初的学习如何驾驶地铁,到如今的地铁驾驶员骨干,作为天津第一批地铁司机,他驾驶地铁26年,与地铁建立起极为深厚的感情。
“天津地铁起步很早,1984年就有了,在全国可以排第二名,仅仅比北京晚一点,我上学的时候还曾乘地铁出门。”提起天津的老地铁,马建平的感情十分复杂。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马建平曾和地铁同事一起参加“中华地铁杯”足球比赛,当时只有开通地铁的三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组队参加,那种自豪感直到现在他仍然印象深刻。
“后来,我们地铁改造,停运了。”那段时间里,上海地铁迅速发展,建起了两条地铁线,而天津的地铁却迟迟没有动静,这让马建平十分着急。“我就想,什么时候天津地铁能发展联网?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1个背景
天津地铁越来越“人性化”
2006年,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马建平第一时间返回了天津地铁,回到了盼望已久的驾驶岗位。跟随新成立的地铁运营公司,马建平等众多老司机前往香港“取经”。“那边管理特别完善,发车时间按表执行,每趟车在线上多长时间都有严格规定,而且,应急预案很全面,不管出什么突发情况,都能应对。”
对比天津地铁以前的“粗放管理”,变化悄然发生。提起从2006年以来地铁的发展,马建平感慨颇多,他表示,地铁从最初的强调“安全”,变为既“安全”又“舒适”,管理也越来越精细,极大凸显了人性化服务的要求。
从硬件上来看,老地铁没有制冷设备,夏天靠电扇扇风,闷热难受。“每次地铁快进站时,我都打开车窗,让外面凉爽的风猛吹进来,换换空气。”马建平说,老车发电机需要持续发电,噪音极大,此外,车门、动力装置时不时发生故障,维修极为频繁。“门稍微一挤,轮子就掉到槽外面了,每个月都得修两三回。”此外,司机驾车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现在列车先进了,有自动防护、自动驾驶功能。以前开车,需要我们紧盯着信号灯变化,依靠人力判断开车、停车,若一时疏忽没看清信号灯,就会酿成大祸。而现在,当与前车车距达不到安全距离时,车辆就会自动制动。”
从管理上来看,以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没有应急预案。“我印象特别深的是1990年那场大雪。当时,很多骑自行车的市民都改乘地铁回家,看到每趟列车都挤满了人,就临时决定加车。”而现在,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定期培训、演练。此外,还根据客流变化制定发车时刻表,针对节假日等特殊日子,甚至有专门的运营计划,保证乘客出行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