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全市人、车、物流激增,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场所火灾风险加大。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商务局联合发布“五一”假期消防安全提示,提醒社会单位和公众注意节日期间消防安全。
一 加强节前检查和节日值班值守
(一)各类营业场所、生产加工企业、文博单位、景区等社会单位应在节前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节日期间加强值班值守和防火巡查,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二 加强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二)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重点检查临时搭建材料的阻燃性能、临时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敷设要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规定,配齐配租消防设施和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三)宾馆、饭店、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规范火源、电源、气源管理,严禁违规电气焊等动火作业,严禁违规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要完善灭火疏散预案并加强演练,强化员工消防安全培训,确保会报警、会引导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
(四)医疗、养老机构要加强日间、夜间防火巡查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值守,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老人制定专门的应急疏散预案,安排专人对身体失能人员重点照护。
(五)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要通过多渠道开展假期消防安全教育,强化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对教学楼、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馆、配电室等重点部位的检查,严禁堵塞、占用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影响消防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施工现场要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落实持证上岗作业;加强对油漆、稀料、气瓶、保温材料等各类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严禁在宿舍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
(七)设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高层民用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要及时清理外立面与裙房等附属建筑连接处的易燃可燃杂物;在建筑主入口及周边显著位置设置提示性和警示性标识并派专人加强外部看护,发现损坏及时维修。
(八)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好共用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发现堵塞、占用疏散通道和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和制止。
三 加强特殊群体看护
(九)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进行走访,帮助查改火灾隐患,开展防火提示提醒,物业服务企业要主动靠前服务,做好协同配合工作。
四 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十)居民家庭要及时清理楼道、阳台、厨房和房前屋后可燃杂物,离人关闭电源、火源、气源;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不进楼入户、不飞线充电;不卧床吸烟、不乱扔烟头,教育儿童不玩火。
(十一)出入各类场所,要遵守防火规定,严禁违规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严禁违规焚香烧纸燃烛、违规吸烟、乱扔烟头等不安全行为。
(十二)外出购物、聚餐、娱乐、住宿时,要留意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了解灭火器、防烟面罩等自救逃生器材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
“五一”劳动节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等场所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未建立落实动火审批制度,电焊、气焊、切割等明火作业人员无证操作或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或超过规定时间和范围动用明火。
二、厨房油烟管道未定期进行油污清洗。
三、电线未穿管保护直接穿过或敷设在易燃可燃物上以及炉灶等高温部位周边;电气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出现漏电、短路、过热等情况。
四、违规在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室内停放或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充电。
五、违规储存、使用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六、停用、损坏各类消防设施,超市、商铺临时仓库超量存放货物,或在疏散走道上随意堆放,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单位微型消防站执勤训练不规范,出动缓慢。
七、节日期间的临时性演出、展览活动,为营造气氛,违规采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装饰或违规采用易燃塑料泡沫夹芯彩钢板搭建临时房屋,临时加装的亮化灯具、LED显示屏、灯箱、用电设备超出线路荷载。
八、违规在中庭和用于安全疏散的区域内增设商业摊位、游乐设施、展览展示场所;违规将用于安全疏散的下沉式广场改变为商业用途;违规将步行街的端部封闭,或确需封闭时外墙上设置的可开启门窗被破坏,不能保证开启面积。
文化旅游场所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景区内商铺、餐饮场所大量使用木质结构、装饰织物等可燃材料;娱乐场所存在隔音材料可燃、电气设备密集等问题。
二、景区照明设施、游乐设备、商业促销用电负荷增大,部分场所存在电气线路私拉乱接、设备老化等问题;文博单位文物保护区域电气线路隐蔽敷设,易因短路引发火灾,且扑救难度高。
三、游客流动性强,对场所内消防设施位置、疏散通道不熟悉,部分游客存在违规吸烟、乱扔烟蒂等行为;景区从业人员可能因节假日客流激增,忽视日常防火巡查,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四、部分场所堵塞安全出口或占用消防通道;部分单位消防设施存在联动功能故障、未处于联动状态,甚至个别单位擅自停用消防设施。
施工现场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多,线路敷设不规范,存在私拉乱接、超负荷运行现象,部分配电箱及电气设备老化,易引发短路、漏电等电气火灾。
二、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未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作业区域未清理可燃物,未配备灭火器材或监护人员,火星飞溅易引燃周边材料。
三、工地内大量存放木材、保温材料、油漆溶剂等易燃可燃物品,堆放杂乱且未与明火作业区保持安全距离,火灾荷载大。
四、建筑材料、设备随意堆放占用消防车道,临时消防设施配置不足,灭火器过期或失效,应急疏散通道标识不清晰。
五、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作业人员违规吸烟或使用明火,缺乏初期火灾扑救和逃生知识,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医疗机构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部分住院病人无独立逃生能力,且部分住院楼通道设有门禁系统,人员疏散难度大。
二、管道供氧或使用氧气瓶供氧,存在泄漏爆炸风险。
三、医疗设备用电负荷大,部分医院电气线路老化,个别化验室长时间使用UPS电池组供电,存在设备超负荷或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的风险。
四、部分医疗机构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发生火灾无法快速启动,导致火势蔓延扩大。
五、擅自违规修缮、改造房屋,未严格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在屋顶铺设油毡等动火作业期间,未采取人员看护措施。
六、电动自行车(车辆电池)违规进楼停放或充电。
七、民营医院或小诊所违规使用易燃塑料泡沫夹芯彩钢板搭建房屋,或未及时拆除更换原有易燃可燃搭建材料。
八、违规锁闭安全出口,或违规将大量药品包装箱放置在走道、楼梯间或配电间等处集中存放。
九、部分护理人员、厨房工作人员及新入职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不具备快速处置火情或组织逃生疏散的能力。
十、个别药品库房超量存放药物,库管人员办公区域,库内照明线路敷设混乱。
十一、部分民营医院、小诊所开设的理疗项目违规动用明火,用火不慎或违规大量存放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
校外培训机构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违规将住宿与教学、食堂等区域混合设置在同一连通空间的建筑内。
二、违规使用易燃可燃彩钢板搭建临时房屋。
三、违规锁闭安全出口,随意堆放杂物占用疏散通道,违规在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防盗网等障碍物。
四、部分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老化锈蚀严重。
五、电气线路敷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使用不规范。
六、员工消防安全培训不到位,遇突发火情无法快速处置或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仓储物流企业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节日期间快递量激增,纸箱、塑料包装、泡沫填充物等易燃可燃物品大量堆积,仓储空间超容,火源接触风险增大。
二、为应对业务高峰,企业雇佣大量临时人员,部分人员未接受系统消防培训,存在违规吸烟、操作设备不当等行为,人为致灾风险突出。
三、分拣机、传送带、冷库等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转,老旧线路易过载短路;临时增设照明或充电设施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引发火灾风险升高。
四、货物周转频繁,临时堆放占用安全出口、消防车道;叉车、运输车辆随意停放,阻碍灭火救援通行。
五、部分企业值班人员不足,日常巡查和消防设施维护流于形式,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住宅小区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维修设备时,明火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电气焊或违反操作规程超过规定时间和范围动用明火。
二、居民家中电线未穿管保护直接穿过或敷设在易燃可燃物上以及炉灶等高温部位周边;电气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出现漏电、短路、过热等情况。
三、电动自行车违规在公共门厅、走道、楼梯间停放充电。
四、违规停用、损坏消防设施,违规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无证上岗。
五、举办临时活动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或搭建临时房屋,为烘托节日氛围临时加装的灯箱、灯具超负荷。
宗教活动场所
消防安全风险提示
一、节日期间宗教活动场所信众集中,部分场所空间有限,人员密度高,一旦发生火灾,易引发拥挤踩踏,疏散难度大。
二、部分宗教场所使用木材、布料、纸张等易燃材料建造或装饰,火灾蔓延速度快。
三、部分宗教活动需使用香烛、油灯、纸钱等明火器具,若未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极易引燃周边物品。
四、部分宗教场所建筑年代久远,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现象普遍,大功率照明或音响设备长时间运行,易引发过载短路。
五、部分信众和场所工作人员缺乏基本消防知识,对初期火灾扑救、逃生路线不熟悉,应急处置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