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并网发电。(本报资料照片)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有着长足的发展,率先落户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2022年年初正式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有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批准的B737-700和B737-800客改货改装能力的维修单位,“客改货”订单已排至2024年。 (本报资料照片)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是要素资源的竞赛,也是营商环境的比拼。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天津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行“一制三化”改革,做好优化服务的“加法”、简政放权的“减法”,坚决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精心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培植重商、亲商、兴商、安商的创新创业热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激荡活力。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加”出温情服务、“减”掉条条框框,助力市场主体打通“任督二脉”、拓展成长空间──渤海之滨,“万木”争荣,蓬勃兴盛。
做“减法”: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今年5月5日,“五一”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天津自贸试验区颁发全市首张确认制营业执照。
“我们第一时间用确认登记方法注册了新公司。”天津运友智慧物流有限公司软件产品总监张建剑告诉记者,“不需要再提供公司董事、高管等证明材料,网上公示即可。原来,要提交四五份的资质证明,现在,提供一个表格和公司内部管理章程就可以了。”
“运友”是一家从事大宗商品网络货运的企业。得知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登记制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最大程度尊重市场主体登记自主权,“运友”抢先一步,成为首个尝鲜者。
简化登记程序、减少申请材料、节约办事成本──企业登记确认制在自贸试验区试行,是天津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天津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推行对外投资“无纸化一日办结”备案模式,办结时间从3个月缩短至1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在48个行业推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精简合并申报流程60%以上,在全国首创最简告知承诺审批,特别是经开区在试点平台企业集中登记时提升智慧审批速度,实现“秒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天津更是推进“一制三化”改革3.0版,加大“首创制”制度供给。如今,企业在天津办照1次不用跑,开办企业整体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2021年,天津“开办企业”指标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简政放权,既要“放”得开,还要“管”得住。天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已探索形成信息公示、风险分类、随机联查、结果告知、联合奖惩“五环相扣”的监管新模式。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天津“市场监管”指标连续两年被树为“标杆”。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强化信用监管就是为市场经济筑牢根基。天津的做法是强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公示各类信用信息2302.3万条,成为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公司和社会公众查询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平台。同时,天津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机制,并积极推进跨部门联合奖惩,倒逼企业履行守信义务。
实施信用惩戒,并非将失信者“一棒子打死”,而是引导其“浪子回头”,重归诚实守信。
远鸿电缆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回头浪子”之一。今年2月9日,因业务需要,公司法定代表孙女士急需办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但她本人身处云南,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及时返津申办。通过打电话咨询北辰区市场监管局,孙女士很快就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提交了申请,完成了信用修复。
截至目前,通过信用风险分类修复机制,全市已有6.83万户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退出经营异常名录,6.05万户失信主体经注销退出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在奖与惩、失与得之间,市场经济的根基──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政府部门自我革命、简政放权,加快了办事效率,赢得了企业认可,激发了市场活力。以自贸试验区为例,随着亚投行全球首个总部外功能中心、空客A350宽体机完成和交付中心、抖音直播生态产业园、高济医疗互联网医疗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平台经济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累计达7.9万户,注册资本达3.9万亿元,引进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注册资本近万亿元。
做“加法”优化服务增出企业效率
5年来,一系列“暖商新政”频频推出。
“天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助企纾困15条”“服务市场主体36条”、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三年行动计划”……就在本月初,天津又推出“稳经济35条”,以硬核解渴实招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增值税留抵退税从6个行业扩围到13个行业,多措并举引金融活水救急解困,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实施“欠费不停供”政策,在天津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等经营实体的新市民可按规定申请最高3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政策红利培育营商“沃土”,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营养剂”、提供“原动力”。
政策供给到位,还要部门落实到底。市委反复要求各级干部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倾心倾力为企业服务、为基层减负、为百姓解忧。各级“公仆”甩掉“官老爷”形象,树立“店小二”思维,“近商”“亲商”,揽责尽责,在主动服务上做“加法”,不当光说不做的“嘴把式”。
“春江水暖鸭先知。”搏击市场经济大潮,企业对营商环境最为敏感。
今年“五一”前夕,河西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窗口收到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写来的感谢信,后者是天津海河设计集团旗下的企业。
去年年底组建的海河设计集团正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为上市做准备。为此,旗下企业经营范围需尽快作出相应调整。
今年4月12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火速向河西区市场监管局求助。市场监管部门一刻也不耽搁,为其提供24小时一对一专人指导服务和精准帮扶。
在短短两天内,经该局辅导,企业先后提交了本公司及旗下两家子公司经营范围变更材料。河西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迅速审核、复核、制照出照,为其完成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并当场核发营业执照。
感受到服务“超高速”的,还有天津秋韵大豌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现军。
“1个小时就办完,想不到会这么快。”前不久企业经营范围变更登记的办理速度,让吴现军喜出望外。
“大豌豆”是河西区一家餐饮服务企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企业主动为社区疫情防控值守人员和街道核酸筛查工作者、志愿者提供优质餐饮保障,得到了区商务部门肯定,被推荐为隔离酒店提供餐饮配送服务。可是,“大豌豆”不具备外卖递送服务经营资质,无法开展相关经营,这可让吴现军犯了难。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吴现军找到了河西区市场监管局。对方及时开启绿色服务通道,指派业务人员全程指导,帮助他在网上注册、填写、申报……
工厂还没开建,电就送过来了,“电等项目”的暖心事儿,被新日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遇上了。今年3月,企业计划在津南区小站镇新建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负责人朱塞说:“我们提出用电申请后,电力公司很快制定了专门供电方案……有了电力保障,等我们的设备到了就能开工,投入生产指日可待!”
促产业、惠民生、助双碳──国网天津电力公司自今年2月推出电力服务30条举措,已走访企业2819家,主动服务676个重点项目,保障江天数据、宝坻贝特瑞等大项目按时送电,为5700户新能源车主高效接电。
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获得用水用气”指标是18个一级指标之一。用水报装是否便利高效、是否公开透明直接影响用水户对营商环境的感受。2021年4月起,水务集团以小微给水新装工程项目为突破口,率先推行用水报装“五零”服务试点,逐步实现零材料、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零距离。
近日,程天发烟酒茶商行新装了水表。业主郑先生告诉记者,店铺营业大半年,一直使用分表与邻居分摊水费,很不方便。最近,他了解到,可以通过水务集团微信公众号申请用水报装。“我尝试申请了,很快就有工程师到现场勘察,四五天就好了。而且,像我这样的个体商户,装水表能享受减免政策,1分钱没花。”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个体工商户往往是银行信贷的“绝缘体”。可在天津,每天有上万家小商户通过手机上的“智慧小二”App,从银行获得利率优惠的纯信用贷款。从全市来看,该平台每天交易金额达7000余万元。
个体工商户是经济的“毛细血管”。金融血脉“精准滴灌”的背后,是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等多个“店小二”的创新探索。这项服务已有2.6万户个体工商户受益。一年下来,仅减轻利息负担这一项,每个商户就可少支出1万元以上。
做“乘法”“阳光雨露”催生“万物生长”
日前,在位于武清区豆张庄镇的娃哈哈产业园,记者采访了娃哈哈集团天津地区负责人何卫冰,他对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充满自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时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第一时间帮企业办了运输通行证,缓解物流难题。”
何卫冰的信心,来自于对政府部门的信赖。
说起这些年的经历,何卫冰百感交集。2018年腊月二十九,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给天津市政府企业家服务处写信,反映天津娃哈哈产业园二期投资项目遇到了麻烦,以及上千万元土地出让金当返未返等问题。娃哈哈方面认为,有的虽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新官要理旧账”。
何卫冰清晰地记得,当时,市有关领导、武清区行政审批局和区建委等多个部门负责人迅速来企业现场办公,在依法依规前提下,按照之前政企双方约定的协议,将房产证等问题逐一化解。
娃哈哈集团管理团队受到触动,当即决定将全球采购中心总部放到武清区。何卫冰说,即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天津公司营收仍增至70多亿元。
“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诚信。”武清区豆张庄镇负责人话语质朴,道出真情。天津打造营商环境的满满诚意,是很多企业扎根天津放手发展的最好注解。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公平守信的法治环境,让企业经营者既有信心,又有安全感,放心放胆放手发展。
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设立了集中审理融资租赁案件的专业法庭,这在全国独一无二。最新的融资租赁审判白皮书显示,该法庭2016年到2021年共计受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11817件,审结10935件。2021年新受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超5000件,案件标的额超14亿元,涉车辆融资租赁约3500件,标的额超10亿元。
东疆为何成为全国融资租赁高地?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专家+管家”式的服务,就是其成功的密码。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上有这样的共识:企业竞相去哪里断案,就说明那里的营商环境错不了。眼下,东疆融资租赁法庭又创新设立了多元化纠纷共治中心,将大量融资租赁企业的纠纷进行外化分流解决,从而保证案件的第一时间响应、判决、执行。同时,探索应用“互联网法庭”,采用智能视频庭审、多维度举证质证等手段,将现代科技覆盖运用庭审全流程,实现“不见面、非接触”式在线办案。
市场经济的竞争,也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天津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并正式运行,与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形成“津城”“滨城”双保护中心的格局。天津保护中心的建设速度创全国之最。就在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反馈通报,天津以高分跻身优秀行列。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天津更是举措多、招法实。一方面,将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天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截至2021年年底,天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重点链条完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布局,飞腾信息、凯莱英、建科机械等38家链头企业成为高价值专利培育试点。另一方面,重拳高效打击侵权案件。去年,全市法院系统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813件,同比上升51.97%;审结12649件,同比上升43.25%。知识产权案件的年结案率一审为91.85%,二审为98.98%。
在天津,“法治之手”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铺设了一张结结实实的“防护网”。
哪里有“阳光雨露”,哪里就有“万物生长”。截至4月底,天津实有市场主体总量156.13万户,同比增长8.1%,其中民营企业65.85万户,同比增长6.54%。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立足新征程,天津自觉树立更高标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积蓄澎湃动能。(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