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遇到法律纠纷首先会向谁求助?企业遇到法律难题有没有人能帮忙渡过难关?在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公共法律服务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既能为已经产生的矛盾提供解决渠道,也能通过普法宣传防患于未然。作为承担着向村民和企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重要职责的基层司法机构,蓟州区司法局穿芳峪司法所运用法律手段为乡亲们化解矛盾,通过情理法的关怀引导,传递司法的温度。
抚慰当事人丧子伤痛
北台头村村民陈某的独生子小陈受雇于于某,在前往山东济南拉货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去世。陈某夫妇就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问题与于某产生纠纷,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得知情况后,穿芳峪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调查。事故责任认定、责任方理赔程序都比较清晰,矛盾的症结在于陈某夫妇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中年丧子这一悲惨现实。工作人员细心安抚夫妻俩的丧子之痛,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鼓励他们不能因此一蹶不振,只有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才是对逝去的孩子最大的安慰。同时,耐心为他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告诉他们如何依法依规获得赔偿。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引导于某体谅陈某夫妇的心情,拿出最大诚意化解矛盾。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陈某夫妇郁结已久的丧子之痛也在司法所充满温情的法律服务中得到抚慰。
解决土地流转争议
某村20户村民委托村委会将百余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某公司,流转协议到期后,部分村民对土地复耕问题争议不断,情绪比较激动。作为调解先锋的司法所连续三个月反复入户调查,了解具体案情并释法说理,会同辖区相关部门到村里召集村民代表共同协商,最终达成了延包流转的一致意见。之后,司法所又给大家详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延包流转方案,反复研讨土地流转期限、流转方式、流转费用、承包期满后复耕等问题。经过多次沟通,司法所草拟了新的流转协议,20户村民顺利签署。矛盾的妥善化解,不仅解开了乡亲们心里的疙瘩,更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帮助企业挽回损失
营造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注资并提供就业岗位、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遇到困难需要维权,司法所则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公益律师队伍鼎力相助。
张某是某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承担某工程铺设地暖管道等施工改造任务,工程结束后,承包方迟迟未给付工程款,张某几次索要,都没有结果,就这样拖欠了一年多。万般无奈之下,张某找到司法所求助。司法所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合同、税票等材料,详细了解工程施工情况,积极与承包方取得联系,同时组织律师组成公益团队,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全程介入纠纷化解。得知承包方没有调解意愿后,司法所与公益律师立即着手研究起诉方案,梳理案件内容,草拟起诉书,并以企业法律顾问的角度研究分析案情,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挽回损失。
深入群众普法宣传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何不同?我们这些小微企业如何与短期劳务工签订合同,既能保障劳务工权益,又能为企业减少成本”“父母去世前曾留下遗嘱,但众多孩子中有人不认可怎么办?”“对方婚内出轨,我怎样才能在离婚时争取到最大利益”……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在解决矛盾纠纷的同时,也要积极普法,让村民和企业从一开始就凡事依法而行。
穿芳峪司法所利用赶大集、文艺汇演、面对面法治讲座等形式,组织法律顾问开展“送法进农村”活动。为全覆盖宣传民法典,司法所利用大集市上的宣传咨询台,悬挂并发放民法典知识挂图;利用村内大喇叭广播宣传相关知识,引导村民学会使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法律问题,形成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司法所还定期深入辖区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合同等方面的难题,指导企业规范拟定合同,并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成文,给企业负责人打“预防针”,帮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擦亮眼睛、规避法律风险,避免日后产生矛盾。暖心的法律服务为村民和企业穿上了“铠甲”,更送上了温情。(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