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对口帮扶地区深化合作,围绕特色资源,打造优势产业,让乡亲们的收入稳定增加。
6月中下旬,是西藏昌都阿旺绵羊的繁殖期,这个月,天津援藏企业就开始做各种准备。
2020年底,天津食品集团投资7000万元,建成投产了阿旺绵羊基地。今年初,还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眼前这位20岁出头的藏族小伙儿,叫次仁玉加,以前靠着散养阿旺绵羊为生。基地建成后,吸纳了年轻、愿意学的农牧民,次仁玉加成为第一批员工。工作中爱钻研,技术突出的次仁玉加,还当上了副厂长。
为了提升大家的技能水平,这个月,在天津援藏前指的对接下,天津农学院的专家,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同时,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博士工作站,也刚刚揭牌,将在肉羊品种资源开发利用、良种繁育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联合研发,为下一步的加工、销售打好底。预计明年将再带动近百名当地农牧民就业。
甘肃省古浪县富民新村,是津甘两地合作打造的百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天津投入2000多万元,帮着村里建起了1000个设施农业大棚,由村民和农业公司承包经营。最近,天津援建干部请来了农业专家,到农业园进行技术指导。村民严宗禄承包了50多个大棚,种植黄瓜等蔬菜,他刚刚招了十几个工人,专家的到来,帮了大忙。
马上就到蔬菜上市的旺季了,援建干部还了解到,大伙儿种植的蔬菜主要靠线下销售,卖到周边市场,而随着大棚量增多,蔬菜集中上市量也大,要想卖出好价格,需要更多的销售渠道。这次走访,天津援建干部还组织了做消费扶贫的电商团队,一起来考察。
现在,大棚的蔬菜种植产业,带动当地周边群众就业超过1000多人,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这几天,天津援青干部来到青海省同仁市日秀马村。眼下,青藏高原气候回暖,正是黑青稞的播种期,利用扶持资金,今年,援青工作队为村里买了农机设备,计划把黑青稞的种植面积,扩充到1.2万亩,比去年增长20%。同时,还打算在黑青稞的深加工上做做文章。先卡加,是当地村子的集体经济带头人,两年前,他开始带着50多家农户尝试种植黑青稞,可让先卡加苦恼的是,当地的传统加工方式,没有充分挖掘出黑青稞的附加值。
经过援青干部的牵线搭桥,天津一家商贸公司,承接了当地黑青稞的销售。为了打开市场,他们与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合作,研发面粉产品。现在,第一批面粉已经生产出来,陆续销往天津餐饮市场。(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