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看津> 正文

天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兜牢群众幸福底线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天津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精准、高效、温暖、智慧救助。

2017年天津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统一后,连续三年将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列入20项民心工程,相继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收入等标准。今年,天津将继续修订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制度,让救助的覆盖面更广。

扩大救助范围的同时,天津的救助工作也向边缘家庭,不断延伸。目前,市民政局正在加紧建立信息完整、分类分级、全市统一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动态调整、返贫预警。各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体系。这两天,津南区正在向辖区内的空巢独居老人等700多位边缘家庭,发放救助标识牌,有困难扫一扫二维码,民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解决办法和成效也会及时上传,记录在津南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动态数据变化,及时分析边缘群众的状态,制定后续的帮扶措施。

应救尽救的同时,天津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审批效率,第一时间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河北区为试点,截至目前,天津有13个区,实现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委托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困难群众提出低保等救助申请,不用再报到区民政局进行审批,街道乡镇有权审核,让群众更早一点拿到救助金。到今年底,天津力争在具备条件的街道乡镇,全部下放社会救助确认权限。

5年来,天津相继出台完善分类救助、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措施,逐步健全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医疗救助等方面制度,全市民政系统通过连续开展“精准救助百日会战”、“筑基工程”等社会救助专项活动,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精准解决社会救助政策覆盖不到,或者救助后仍有困难的个案家庭,天津成立社会救助基金会,每年能得到市财政1000万元的支持,今年,基金会还将撬动更多社会力量,筹集款物,让救助“家底儿”更厚,救助更多群众。朱虹是河东区唐家口街道的居民,前不久,家里孩子不慎烫伤,十几万的治疗费用,让朱虹一家陷入困境。按救助标准,朱虹领到了2万块钱的急难型支出救助金。考虑到后期恢复也是一笔挑费,河东区民政找到了市基金会,通过审核,市基金会又给予25000多元的精准救助金。

结合“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民政部门确定十项重点任务,坚持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统筹到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持续细化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全市社会救助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让救助工作更周到、更贴心。(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