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滨海新区> 正文

承接协同项目1727个!天津经开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近日从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经开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长期战略来实施。自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经开区共承接京津冀协同项目1727个,累计吸引投资5477亿元,注册资本金2847亿元。其中,北京市项目1448个,累计吸引投资5290亿元,注册资本金2696亿元;河北省项目279个,累计吸引投资187亿元,注册资本金151亿元。

资料图:滨海—中关村

产业承接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经开区紧紧围绕产业优势,重点聚焦主导产业,打造承接平台,创新承接措施,深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取得了丰硕成果。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滨海新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桥头堡,切实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营造自主创新氛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目前,科技园已累计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500亿元。2021年引进北京企业311家,占比达30%以上。和能人居、联汇智造、中智科技等企业先后投入运营,科技园整体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南港工业区以建设“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为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发展积淀,产业环境日益提升,园区内10万吨级航道实现全天通航,南港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水、电、气、热等公用配套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对石化新材料产业的承接能力与吸引力不断增强。随着中石化南港乙烯、北化院中试基地、石化易贸等一批来自北京的大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南港工业区作为京津冀石化新材料产业承接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两个试验区之一于2021年9月在经开区挂牌成立。围绕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建设,经开区充分依托现有产业生态,将重点建成以疫苗和小核酸药物为代表的新型细胞药物生产基地,打造细胞治疗中心和生产基地,建成集研发、转化、应用、生产于一体的细胞产业聚集区,成为滨海新区细胞产业的前沿技术策源地、质控标准引领区、生物产业聚集区。

根据统计,落户经开区的10亿元以上京津冀项目已达83个,吸引投资4611亿元,注册资本金1954亿元,分别占比5%、84%、69%,大项目好项目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百度(滨海)创新中心、中化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部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先后落户经开区。

资料图:南港工业区

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提升经开区总体竞争力的战略之举。为了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接下来,经开区将在承接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产业链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多向发力,让更多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质项目“接得住”“留得下”。

其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在推动服务协同、招商协同、创新协同、产业转化协同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创新合作示范样板,构建新一代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业“3+1”产业体系,补链强链,尽快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成为中关村在北京以外最有影响力、最富活力的创新区域。同时,用好中关村科技服务生态雨林基金,加快提升科技园规划建设水平,推动科技园M0新型产业用地规划调整,为科技创新项目就地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打造便捷、舒适、智慧的“5分钟、10分钟生活圈”,提高科技园“创新首选地、宜居生活区”影响力。

经开区还将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新高地。据了解,经开区将进一步完善人才规划、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实施“揭榜挂帅”等有效的科技项目组织方式,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活力和潜力;深化人才联盟建设,扩大联盟“朋友圈”,坚持以盟招商、以盟引才,产才协同、融合发展,着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办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涵养人才干事创业优质土壤,让各方人才在经开区能创业、能安家、能发展、能实现理想、能幸福生活。

深耕产业链条,强化以链招商,推动产业链加速升级发展。经开区将深度分析产业链条,以龙头带链条、以链条找项目。围绕乙烯下游应用在新材料项目上做深做足文章;围绕汽车关键零部件特别是新能源车配套提前布局;围绕生物医药向高科技研发等方面延伸;围绕“缺芯”和“卡脖子”问题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延伸,把关键产业链做成品牌、做出影响力。加大产业链定向招商力度,形成一系列在产业细分领域技术先进、生产稳定、影响广泛、不可替代的“精品链”,有力提升经开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经开区还将营造贴心暖心的服务环境,围绕企业家需求,推行清单化服务,一揽子满足企业落地后的各项需求,着力把就医、子女就学、落户等企业家最关心、最操心的事解决好。围绕需求提供服务,积极组织政企、银企以及企业间特色品牌交流活动,在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三基地一中心”作用,不断加固与企业间的联系纽带的同时,探索产业协同与利益共享新模式,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样板和示范,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