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北京冬奥会的召开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冰雪运动热”,本市许多的滑雪场地和冰雪场馆也吸引了众多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冰雪运动既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能让人享受到一种独特的运动乐趣,然而冰雪运动项目对运动技巧要求较高,具有挑战性、刺激性的同时也潜在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引起肌肉、韧带损伤,甚至骨折、脱位等,因此,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科医师李冬超和急诊科医师牟迪提醒喜爱冰雪运动的您,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仍然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意外受伤。
在冰刀或滑雪板上滑行,身体移动速度很快,摔倒风险随之增加。相一旦发生碰撞,受伤风险也更高。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冰上、雪上保持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重心控制不好,极易摔倒和发生碰撞。
市中研附院骨科医师李冬超表示,大部分冰雪运动项目对运动技巧要求较高,危险性也较大,如果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运动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很容易出现意外损伤。
可能由于技术操作不当或意外情况,身体遭受强烈外力冲击,包括纵向垂直应力、横向的剪切力和肢体的扭力等,超出了骨骼难以承受的程度,就会容易发生疲劳性骨折或突发性骨折。关节脱臼最容易发生的位置是肩、肘、膝和踝关节,通常会伴随着韧带拉伤。
若滑雪前肌肉牵伸或兴奋性不充分,滑行时肌肉过度牵拉或扭转,滑行后没有及时充分地恢复,都会造成肌肉损伤。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肱二头肌和腓肠肌(小腿后侧)最容易发生肌肉拉伤。
如果在冰雪运动中,伴有急转急停的动作,或者意外摔伤出现关节部位的肿胀和疼痛等,此时很有可能已经损伤了半月板和韧带等。
李冬超医师表示,冰雪运动急性损伤,急救需谨记“POLICE”原则。即Protection、Optimal Loading、Ice、Compression、Elevation五个单词的首字母。译为:保护、制动、冰敷、加压、抬高。
保护: 保护受伤的部位,不要让患处出现二次损伤。伤口的早期必要处理,对于颈腰部、关节损伤应尽早保护固定。
制动: 主要针对患处的限制活动,肌肉及韧带损伤后,局部制动休息是关键的,有利于减轻疼痛、出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冰敷: 及时的患处冰敷可以减少出血、缓解疼痛等。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间隔时间为1-2小时。但是要避免长时间冰敷可能导致冻伤,避免损伤短时间内热敷。
加压: 一般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实施,可以限制患处进一步的肿胀,切记不要过紧,加压可以与冰敷同步进行。
抬高: 将患处抬高,更多的是利用重力来促进血液及组织液回流来减少受伤部位肿胀。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尽可能使受伤部位放置于高于心脏水平的地方。
当然,这些只是现场急救情况,如果出现比较明显和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应该及时就诊,通过医生评估来病情,以免延误治疗。
如何预防冰雪运动中的损伤呢?李冬超医师告诫市民,不要轻易尝试高难度、高速度的冰雪运动,这是减少不必要伤害的前提;运动前的热身非常重要,冬季气温低,人体外周血管和肌肉处于相对收缩紧张状态,四肢关节缺乏灵活性,冒然运动极易造成损伤;运动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从,避免体能下降导致意外发生;禁忌在冰雪场地上奔跑、打闹玩耍,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一旦意外损伤,一定紧急求救,损伤疼痛部位不要乱动,而且注意肢体远端保暖,尽量及时脱离场地,避免二次伤害。(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