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今年元宵节要比去年提前不少,元宵节如此“活跃”,时间历年也不固定。据了解,去年元宵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2月26日,而今年对应的公历日期为2月15日,而明年对应的公历日期则是2月5日,这意味着今年的元宵节比去年早了11天,而明年的元宵节又比今年早了10天。
为何公历日期会时早时迟?对此,天文专家解释,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叫作农历,这是一种阴阳历,以月球圆缺,即月相盈亏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为依据。
中国农历历法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在公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则为366天。两者相差11天左右。
为了补齐与回归年相差的天数,不致造成月份和季节的严重脱节,调节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称为“置闰”。“置闰”的规则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由于我国历法中有“置闰”这样的巧妙安排,每年元宵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总是要么提前11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
这也造成,有的年份公历2月过元宵节,比如2016年、2025年,有的年份公历3月过元宵节,比如2018年、2037年。
从天文年历发现,就21世纪这100年而言,最早的元宵节是公历2月4日,如2061年;最晚的元宵节是公历3月5日,如2015年。(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