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当24岁的中国选手、天津小伙儿闫文港创造历史,首次登上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比赛的领奖台时,他的好友、队友张京就站在不远处的看台上鼓掌呐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24岁的张京是天津体育学院2021级研究生,3年半以前,借助跨项选材的机遇,他加入了国家钢架雪车队,开始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由于国内没有赛道,不具备练习条件,四年里张京多次远赴海外训练,但遗憾的是因积分不足无法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比赛。本来以为就此和冬奥会无缘,但他接到队里通知,询问他是否愿意担任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的试滑员。张京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也让他圆了参与冬奥的梦。
危险责任并重
在此次冬奥会开幕之前,很多人可能分不清什么是雪车、雪橇和钢架雪车。当人们第一次看到钢架雪车的比赛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项运动还真需要一些勇气!
称呼钢架雪车运动为勇敢者的体育项目并不为过。运动员通过奔跑和跳跃,最终腹部朝下紧贴雪车,头朝前方,在赛道上快速滑行,同时只能通过肩、胯的轻微下压来控制雪车角度和滑行轨迹。理论上钢架雪车在滑行中的速度可以达到130公里/小时以上,也有人将钢架雪车称为“贴地飞行”。因为速度快,且除了头盔之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一块弹珠大小的异物就可能对高速行驶中的雪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安全。
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试滑员成为这项比赛之中必不可少的一员。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为例,赛道总长1975米,共16个弯。冬奥会钢架雪车比赛共设四轮滑行,按照规定,每一轮滑行开始前,会安排多达八次试滑。钢架雪车速度非常快,试滑工作除了为确保赛道、冰面等一切就绪外,对于计时系统、灯光以及转播系统来说,也是重要的检验环节。除此之外,试滑员还要为正式比赛的运动员提前测试赛道。
也许有人会觉得,试滑又不是正式比赛,趴在雪车上滑下去不就行了?事实并非如此,钢架雪车运动员在转弯时要承受4到5个重力的压力,还必须承受跑道发出的震动,快速行进中的冲击力会给颈部肌肉带来很大的压力,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在震动和冲击中感到疼痛。
张京在三天内共试滑了八次,最快速度一度达到120公里/小时,脱下衣服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怀揣奥运梦想
时间倒回到2018年,从山东考入天津体育学院的张京被教练赵春英叫到办公室,告诉他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为了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推出了跨项选材政策,问他有没有兴趣?张京想都没想,马上就答应了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那年张京才10岁,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为国争光,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和这些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他刚开始选择的体育项目是田径男子短跑百米,虽然成绩不错,但距离进入国家队还有一段差距,本以为此生再难圆梦,但他的命运却因跨项选材政策而改变。
当时国内没有赛道,张京和其他试训者只能在平地进行模拟,随后是艰苦训练及一轮又一轮的队内淘汰,最终张京成功进入国家队并随队出国集训、比赛。张京这个冰上零基础的青年人一遍一遍地打磨滑行技巧,一遍一遍狠狠地滚到赛道上,轻则摔伤,重则脑震荡,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身上经常是新伤旧伤一起痛,第一天练习后第二天起床都难,但他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张京在北美杯帕克城站获得男子组第三名的成绩,此时这位天津大学生才正式接触钢架雪车一年多。
在2022年1月,闫文港通过了条件严苛的国内选拔赛,携手殷正在“四选二”的竞争中胜出,获得了代表中国队出战资格,张京因为比赛积分不够遗憾落选。
尽管不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出战,但能够作为试滑员站上冬奥会赛场,张京依然很高兴。“颁奖典礼结束,我特意跑上领奖台,和闫文港一起合照,我是打心眼里替他高兴能够为国争光,为天津争光。不过我的奥运梦还没有结束,这次获金牌和银牌的德国选手都在三十岁上下,我今年24岁,还有时间和机会。我会努力练习,希望在下一届冬奥会上,我能够为国争光,也能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张京说。(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