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生活> 正文

新春动力 虎年给力

新春伊始,西青区新宇彩板有限公司不打年盹,涂镀板材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满足国内外涂镀板材行业的市场需求。本报记者 刘玉祥 通讯员 张璐 摄

日前,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接到静海区畜牧养殖户打来的求助电话,称其饲养的澳洲白羊近期出现生长速度慢、食欲减退等状况。得知情况后,服务中心畜牧部3名畜牧养殖专家赶到现场查看并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科学养殖知识讲解,解决了养殖户的疑难问题和后顾之忧。本报记者 刘玉祥 通讯员 徐玉和 摄

我市农机购置补贴全面启动

上网就办不用见面

昨日,我市2022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面启动。令人惊喜的是,农机大户们足不出户在手机上操作,就能方便及时申请到农机购机补贴。

昨天上午9时,宁河区丰台镇的农机大户王海峰,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了一个农机购机补贴App,打开页面,只用了2分钟就填完了购机补贴申请表,“过去申请购机补贴,要到区农机管理部门现场办理,来回折腾一整天。今年在手机上申请,方便多了。”王海峰说,今年自己购买了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单台可申请补贴额5.7万元,总共拿到补贴17.1万元。

市农业农村委农机管理处负责人杨桂忠介绍,今年我市农机购机补贴申请推广应用手机App、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物联网监控等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的信息化方式办理,全面优化补贴办理流程,加快补贴资金兑付进度。各涉农区农机管理部门核验人员还运用微信视频进行远程农机具核验,实现农机购置补贴申领“网上办、不见面”,大大加快批准核实的申请速度,节省了农机户大量时间。

“农机户申请购机补贴很踊跃,截至昨天下午5时,10个涉农区已录入购机补贴申请1091份,补贴农机具1128台,受益户数828户,使用补贴资金达3315多万元。”杨桂忠表示。

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对小站稻粮食生产类、设施农业类、智能化农机软件类、履带式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应急救灾类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其中对购买北斗智能导航应用系统的,每个补贴金额6000元。中央和市级财政共安排补贴资金6874万元,目前,补贴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各涉农区。

复工铆劲儿谋新篇

新春伊始,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装配中心经理黄小雷和同事们正在忙着组装一套大型印后设备,这正是企业的“拳头”产品。

为了不误工期、按时交货,企业提前备足了配件和原材料,尤其是电机等交货周期长的组件,春节前就跟上游企业做好了协调工作,保证供货渠道畅通。从大年初四,黄小雷和装配中心140多位工人就已经复工复产。

在保工期、保订单的同时,企业还将新年的研发重点投向了新的领域。节后一上班,长荣研究院研发副总监陈光就带着团队着手研究新型的生产设备。

“这套设备可以用甘蔗渣等纤维原料制作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无污染,未来可以用来替代塑料、纸等传统包装材料,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这是今年的重点课题,之前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做调研和预研等工作,我们一复工就立刻‘上满弦’进入了工作状态。”陈光说。

东丽区组织科技服务队帮扶蔬菜种植

科技大餐端田间

眼下,在东丽区金钟街欢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忙着翻耕耙地,开始新一轮的蔬菜种植。为解决技术难题,帮助菜农们增产增收,春节假期刚过,农技专家纷纷奔赴田间地头,走村入户,手把手传授蔬菜施肥打药新知识,解决了邢万祥等诸多菜农们悬心的大问题。

“你种的黄瓜是植根苗,建议前期用杀菌素和植物营养液蘸一下根,这样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东丽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农艺师黄久林手拿绿苗,蹲在地垄上,边详细讲解边给菜农邢万祥做示范。

去年开始,黄久林和合作社成员结成帮扶对子,发现他们习惯采用传统平畦方法种植蔬菜,4000亩西红柿种植基地低产田占了多半,便推广高垄种植加滴灌新技术、新方法。平整的菜田被修成一条条田间地垄,“种植面积减小了,怎么还能增收?”菜农们满脑子疑问。

于是,黄久林将起高垄栽培好处讲给菜农们听,再示范给他们怎么干。邢万祥壮起了胆子,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按照黄久林传授的新方法,采用起垄栽培和滴灌新技术。“地虽然没变大,但西红柿的收成却比往年增加了20%左右。”今年,他又把这项增产增收新方法扩大到黄瓜种植。

搞调研、送技术、授方法……为了使科技大餐符合农民的胃口,使服务更加精准,春节过后,东丽区先后组织10余支科技服务队走访农户,为农民带去新技术、新品种,向农民培训适用农业技能,解决农户们遇到的科技难题。

市人社局主动服务助力“一企一评”

破科企职称瓶颈

“没想到困扰我们这么长时间的职称难题,市人社局主动问需帮我们解决了!”新春伊始,落户在滨海新区信息安全产业园的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迎来了重大利好消息。

鲲鹏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与国防科技大学在自主物联网领域深入合作发起设立的国有控股物联网信创企业。“公司创业初期主要工作精力一直投入在市场拓展、产品研发、技术更新及科研管理等方面,在申报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一些重要资质时发现,我们面临人员职称不足的情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员工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受人员工作年限、论文数量、继续教育学时等问题的限制,尤其对一些企业带头人、技术带头人来说,他们主要科研成果体现形式更多是带领公司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各类荣誉,无法用论文、继续教育等体现。业绩界定难,评审周期长,研发团队遇到了职称“瓶颈”,无法体现企业研发技术实力,同时也限制了企业业务的拓展。

春节刚过,市人社局在主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诉求,当场表示,通过科创企业评职称的评审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企业将主要科研精力投入到实际技术革新、产业推动等方面。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田海嵩介绍:“我们采取了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实行‘一企一评’‘一单举荐’‘一票决定’等方式,解决企业的职称评审难题。”

据介绍,市人社局已组织开展6批“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为38家上市培育重点企业评价高层次人才631人。(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