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区域位于海河中下游、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汇水区围合范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到2024年,试点区域内蓝绿空间占比接近67%,基本实现试点流域内水系南北互济、连通顺畅、水清岸绿、引调自如,全面构筑“清水畅流”的绿色生态水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本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市发展改革委报审的《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得到市政府批复。本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的实施,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构建环首都生态绿色屏障带、打造增蓝复绿的渤海之滨、实现产绿融合发展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试点区域上连海河五大支流,汇经海河干流排入渤海,水环境综合治理对于净化上游来水,提升区域内水体水质,助力渤海综合治理意义重大,并为海河流域其他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试点区域位于海河中下游、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永定新河汇水区与独流减河汇水区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16个街镇,46个村。包括一级河道4条,总长57.9公里,分别为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新开—金钟河和海河。二级河道22条,总长268.4公里。试点工作实施期限为2022年至2024年,涉及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宁河区5个行政区域。主要任务是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系统治理原则,系统推进科学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绿色低碳生产转变、全面控源减污、水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到2024年,试点区域内蓝绿空间占比接近67%,基本实现试点流域内水系南北互济、连通顺畅、水清岸绿、引调自如,全面构筑“清水畅流”的绿色生态水网,努力形成渤海之滨产绿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根据方案,本市多措并举实现根源提升,协调以黄港水库、鸭淀水库等湖库为核心的干支流水库群与中下游水系生态之间的关系,加强马厂减河、月牙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共安排人工湿地建设、河道沟渠生态治理、污染底泥清理、生态护岸建设、污水管网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污水处理系统提升7大类24个项目,实现水系连通、水体循环,提升河流自净能力。“到2024年,实施各类重点工程不少于24项,采取工程措施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改善试点区域水环境质量。通过试点的实施,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环首都生态屏障带的建设,助力形成京津冀生态大格局,重塑生态新体系。”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比如,通过实施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净化水质并恢复重建河道水体的生态系统。实施幸福河、四丈河、石柱子河、月牙河、八米河的生态修复工程,改善5条河道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河流功能,改善海河下游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津南区海河段水质及水生态环境。实施黄港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使区域受损生态系统随着水环境的改善而逐步修复。实施鸭淀水库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循环水系网、环库生态景观网和智慧水利网等,有效改善鸭淀水库水质及水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独流减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和入海河流水质。实施黄港湿地生态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工程,重建黄港二库泵站,发挥其排涝效益和生态补水效益。实施津沽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厂,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出水可作为景观河道用水,参与全市的河道水循环。(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