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传统习俗。这个习俗是怎么形成的?本市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姜维群为广大市民进行了详细介绍。
过年给孩子的“专项资金”为嘛叫“压岁钱”呢?其实这个“岁”是一个谐音借字,本来应该是“压祟钱”。从“鬼鬼祟祟”这样的词中可以看出,这个“祟”字与鬼神有关系。“祟”不是特指的某种鬼神,而是鬼神里面的祸害,它们喜欢在过年时出来折腾孩子。“压祟钱”是放在孩童的枕下、脚前用来避邪驱祟的,并逐渐形成了给孩子“压祟钱”的习俗。到了明清,长辈过年时给晚辈钱就成了“压岁钱”了。
压岁钱怎么给?早期的压祟钱不是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的特制钱,叫压胜钱、押胜钱或厌胜钱,是比正常铜钱大一些的钱。在除夕吃完年夜饭后给孩子,或放在孩子枕下,转天拿走。明清以后,压岁钱改为真正的流通货币,这样一来,孩子们拿到压岁钱会更高兴。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便使用。”证明当时孩子们是在除夕夜24时“辞岁”前后拿到压岁钱,用红纸(现在一般是用红包)包着,转天就可以去消费了。
古时,压岁钱是给婴儿以上可以自己玩耍的孩童的,应该是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孩子,年龄再大一些的孩子就不再享有拿压岁钱的权利了。现在,只要晚辈还没有工作,就会被视为孩子,因此许多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仍然会领到压岁钱。此外,旧时长辈给压岁钱的时间是在除夕年夜饭后,在场的应该都是自家人,所以给孩子压岁钱的都是至亲,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且只给一份钱。现在则有所不同,不仅亲戚见面时会给孩子压岁钱,有些关系亲近的朋友见面时也会给孩子压岁钱,这已经成了一件很普遍的事。(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