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昨天清晨,本报一线采编人员王健、窦怀国、张亮,作为天津市2300名党员干部的一分子奔赴抗疫一线支援津南区。从今天开始,本报将用日记的形式,从一名抗击疫情参与者的视角,记录下津南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点点滴滴。
1月19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是腊月十七,天一直是阴沉沉的。在北方这样的“三九”天儿,我们三个人有机会参与津南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说实话,我们都是早就报了名,也提前跟家里人打了招呼,安排好了老人和孩子,但出发前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我们三人中,亮子家里有俩孩子,清晨从家里出发时孩子们还都没醒呢,亮子说他很多年不出差了,估计孩子们晚上见不到自己就该闹了。老窦昨天正好上夜班,都完事已经是夜里了,他干脆就没回家,在报社沙发上眯了一会儿。我从昨天晚上开始收拾行李,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合过眼。准备东西时我特意带上了笔记本电脑和相机,我就想尽可能用相机记录下抗疫中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津南的人民。
凌晨4点半接到通知6点集合,一直没有睡着的我一下子就清醒了。早晨6点的天津大礼堂广场前已经是人声鼎沸,7点钟准时出发。一路上我都在想象我们即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未知的前路,冰冷的大巴车,将内心的不安放大了好几倍。
8点,车子停在了葛沽第二小学门前。这是我们进入津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站。大巴车停下来的那一刻,我忽然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到了,不管今后要面对什么样的情况,这第一步迈出去,后面也就无所畏惧了。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接受穿戴防护服的专业培训。说实话,在这之前,我还真不知道穿脱隔离防护服有这么多讲究。先穿哪个再穿哪个都有规则,而脱防护服就更不能乱了顺序,一旦少了消杀的步骤,就会有风险。培训现场,所有人都在仔细听讲,有的人用手机录视频,有的人用笔记本记下要点,还有的隔空比划着穿脱步骤。几百人参加的培训会场却十分安静,这样的氛围,体现了每一个人的责任感。
上午培训结束后,我们在学校吃的午饭。午饭后集团就送来了物资,包括生活必需品、方便面、饮用水还有睡袋。看着眼前的物资,想着有后方的支援,我脑海里只有一句话,“一切都不叫事儿”。好多年没有这么充满干劲儿了,这才是第一天,真正挑战还没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