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市工信局第一时间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和16个工作专班,截至记者发稿时,累计为长城汽车、中芯国际、电装投资、三星电机、顶益食品等212家企业解决原材料、成品运输、用工受限等527个问题。
记者在位于空港经济区的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看到,高近10米、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储备库内存放着满满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隔离面罩、隔离眼罩等储备物资,工人们穿着厚厚的防寒服开着装卸车忙碌地在一排排货架前穿行。在现场忙碌的市工信局生物医药处副处长刘洋告诉记者,目前来自市工信局、药监局、卫健委、市场委、发改委的11位党员干部24小时值守在储备库。“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物资持续消耗,驻库小分队不畏严寒、连续作战,及时提升物资储备标准,增加划拨频次,全力保障物资供给。此次疫情以来,储备库先后向津南区、市卫健委、公安、海关等发送物资10批次,共253万余件(套),为全市抗击奥密克戎提供有力装备保障。”刘洋说。
值得一提的是,市工信局在去年12月16日起就将储备库物资储备标准上浮40%,今年1月8日,又主动将存储等级由“四级”上升为“三级”,也就是在原来上浮40%的基础上又提升了一倍的储备量。“好在提前备足了货源,因为一件无菌医用防护服的生产周期就长达16至28天。”市工信局生物医药处处长李学杰告诉记者。
为保障生产企业供应链畅通,市工信局会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反复研究畅通省际和市内物流运输的可行性方案;着眼保民生、保运行、保产业链,梳理信创、集成电路、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汽车等12条产业链重点企业,连同全市主力电厂、通信企业、食品生产等民生领域保供企业,制发运输通行证并做好服务,实现产业链上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不断线”。
市工信局还对接协调北京市经信局做好区域协同,在严把工业领域“进京关”同时,全力保障在津配套首都企业产品供应。1月8日以来,已成功为100余家首都企业解决在津配套商生产和供货问题。(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