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抗“疫”分秒必争。截至1月15日,滨海新区先后已有两支志愿队500名志愿者开赴津南区战“疫”一线。记者1月15日从志愿队津南区驻地了解到,自1月14日晚8时,首批200名志愿者抵达津南后便立即开展核酸检测采样等工作,一场与病毒的赛跑由此拉开,直到1月15日晚,大多数志愿者已连续工作17个小时,其中40人几乎彻夜未眠。
张贵武入户筛查检测采样
奔赴首战 他一夜未眠
“您好,请您开门做核酸,请准备好身份证。”虽已是深夜,但张贵武和同组医生、志愿者仍在逐个楼层为居民做核酸检测采样。扫开箱码、扫试管二维码、扫身份证、采样……张贵武和队员们认真录入和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张贵武是滨海新区向阳一小的副校长,这次他作为滨海新区支援津南首批志愿者来到津南区。1月14日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参加动员会,晚上6点多奔赴津南,没有丝毫准备的时间,立刻奔赴疫情的最前沿。
而此时,张贵武的孩子在西安上大学也不能回家。他的母亲于去年12月26日刚刚过世,父亲因此情绪不太稳定,加上身体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顾。但接到支援津南的任务后,他毫不犹豫加入志愿队,家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妻子担负起一个人照顾三位老人的重任,叮嘱他安心参加支援津南志愿队,不要为家里事情操心。
到达津南后,由于任务紧急,他和其他39名志愿者被首批抽调到防控一线,主要任务是在封控区内配合医务人员为居民们做上门核酸检测采样。
张贵武入户筛查检测采样
14日晚上,他们来到津南区一处小区的20号楼,这栋楼共有20层,每层5户,共有100户居民。人员多、时间紧、任务重,张贵武深知责任重大。他和医务人员、志愿者4人一组,从顶层开始逐层筛查,然后再一层一层地下楼,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次采样。
“刚开始对信息录入还不太熟悉,一边做一边学,等做完整栋楼后,录入信息就熟练了,工作效率就更高了。”张贵武说,采样过程中,有的住户信息不全,有的家里老人行动缓慢,他们就耐心地一个一个处理,确保不落一户。
就这样,整个夜里他们逐层爬楼,从20层到1层,做完整栋楼的核酸采集,已是第二天凌震5点多,他一夜未眠。完成检测采样后,大家换下防护服时,里面的毛衣已经湿透,在冬日清晨被冷风一吹显得格外地冷。随后,张贵武他们回到驻地,简单吃了早餐,短暂休息后,又投入到下一个小区的检测中。虽然通宵工作,浑身疲惫,又困又累,但张贵武的心中却充满温暖,“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津南人民的积极配合与热情,虽然检测时已是深夜或凌晨,但居民们都非常支持,没有丝毫的怨言,眼神中流露出对我们工作的感激之情,真是太暖心了。我们也感受到医务人员在筛查工作中的对居民的严谨细致与贴心服务。”
义无反顾 他勇战新冠
同是来自教体系统的区教体局志愿者领队陈曦,家住本市河东区,是一名中共党员,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也只有15岁。疫情发生后,同是教育系统工作的妻子在河北区被抽调加入社区大筛下沉干部队伍,每天工作很晚才能回家。1月14日下午4时,当得知新区支援津南区成立志愿队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将四岁的儿子托付给姐姐照看,立刻驱车前往新区集合。到达津南区时,他甚至连加厚的衣服也未来得及准备,便立即与同来的志愿者、医务人员加入社区核酸检测采样志愿者队伍。
一栋20层的小高层,需要逐层爬楼,对于正常人来说需要一定体力,一般很难坚持,但陈曦更为特殊,原因是6年前,他在一次运动中不慎导致右脚跟腱断裂,长时间走路,脚部就会疼痛难忍,他一直在咬牙坚持着,直到凌晨筛查结束,等到达驻地,防护服下的便装已被汗水浸透。
“2020年,滨城大筛,津南区的志愿者曾支援过新区,让我记忆犹新。这次津南发生疫情,我是党员,又是领队,这样的关键时刻,必须要冲上去,与津南人民并肩战斗!”话语中,陈曦满是刚毅。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告诉记者,由于任务紧急,大家为防控疫情展开一场“生死时速”般的赛跑,在临时驻地实际仅睡了一个多小时后,大家便再度集合出发,奔赴下一个筛查的社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包括陈曦在内,仅是新区教体系统首批就有36人奔赴津南,截至1月15日,这一人数已增至140人。
就在15日21时39分,记者再次连线陈曦时,他刚刚给女儿打过电话,女儿告诉爸爸,他把弟弟照顾得很好,让爸爸放心战“疫”,放在电话的一刹那,他的眼睛湿润了。
陈曦还欣慰地告诉记者,大家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新区区委区政府的温暖与关怀,队员志愿者及时穿上了棉大衣,防疫物资、生活用品、水果、酸奶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让他们坚定了在津南继续战“疫”的信心。
爱好诗词的他,凌晨在朋友圈赋诗一首:
战津南
身上衣犹单,
夜半斗风寒。
朝霞向滨海,
日暮到津南。
马疾迎倒履,
人勇战新冠。
愿乞得胜日,
归家正新年!
这首诗透着作者乐观自信与豪迈,更像是对战“疫”必胜的“宣言书”。“我们有全区人民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有细致周到的后勤保障,这场硬仗,我们一定赢!”陈曦说。
截至记者15日发稿时,来自新区区级机关、街镇、国企、教育系统、预备役等各单位的共50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仍奋战在支援津南区战“疫”第一线,用汗水与奉献,赤诚与无悔书写着同心战“疫”的时代“滨城担当”。(津云新闻记者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