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我市本土新冠肺炎疫情。
抗疫阻击战,发现传染源是关键。
1月9日、1月12日,两轮全员核酸筛查先后启动。
一声令下,火速集结,无畏寒冷,竭尽所能。
我市广大白衣天使再次化身白衣战士,个个奋勇争先,人人参加战斗,先锋引领冲锋。
我们多做点儿 兄弟姐妹轻松些
医大二院妇科医生王萌跟父母住在津南区,疫情发生后,她所在的小区先被划定为防范区,而后又升级为管控区。
得知启动全员筛查,王萌坐不住了,主动联系辖区居委会,“我参加过医院的核酸采样培训,可以在防疫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参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获得允许后,她加入了双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筛查队伍。每次上岗都是将近12小时,从白天到凌晨。正值寒冬,屋外寒风凛冽,虽然时刻感受着冰冷刺骨的“酸爽”,双手也冻得又红又肿,但王萌仍然坚持标准地完成每一例采样。
遇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采样,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多次爬上爬下,王萌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出楼时凛冽的寒风扫来又是透心凉,但她无暇顾及,继续接下来的采样工作。
她说:“我被封闭在管控区无法到医院上班,科室里每天那么多患者,人手不足,同事们更忙碌。医院又抽调很多医护人员支援筛查,我尽可能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给支援的兄弟姐妹减轻点负担……”
环湖医院也有不少医护人员家住津南区,因疫情被封闭在防范区里无法上班。随着津南区启动全员筛查,他们临时组成了67人的核酸采样队,在寒风中通宵达旦贡献力量。长时间户外采样工作,许多队员的手脚都被冻木了,但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抱怨,也没有一个人喊累。
从万家灯火,到夜深人静,再到天边露出鱼肚白,时间流逝,他们的核酸采样工作一直在继续。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和时间赛跑,和病毒赛跑,为群众筑牢坚固的防疫堡垒。
誓言铿锵 丹心闪耀
魏翼彤是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四病区医师,也是这次支援津南区二轮全员筛查的队员之一。
那天津城刮起7级大风,夜里气温更是降到零下8℃,然而魏翼彤和队友们一干就是34个小时,一直没停歇。
5年前,魏翼彤的腰部做过手术。面对高强度的筛查工作,他的腰疾复发了,每走一步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尽管如此,他仍然咬牙坚持。队友们多次嘱咐他千万别硬撑,可他每次都说,“你们放心,这点疼不叫事,我能坚持!”
队里接到紧急通知,要求派4人进入首创城配合入户检测,魏翼彤主动请缨前往。他说:“我是男人,这个时候当然要冲在前面。”话音刚落,他已经与同伴再次穿上防护服开始入户。
带着沉重的物资和医疗垃圾,魏翼彤坚持着完成了“入户扫楼”任务。离开小区时,他的右腿已经因剧烈的腰痛无法抬起,硬是咬着牙一瘸一拐“蹭”回了营地。
我和英雄们一起并肩战斗过
南开医院超声科刘琳和胃肠外科吕鹏夫妻俩,一听说抽调医务人员支援津南区全员筛查,紧急将孩子送给家人照看,报名组成“夫妻档”投入“战斗”。
马不停蹄到达筛查点位,虽然天寒地冻,但他们无所畏惧,因为已经顾不上寒冷,一心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尽量减少群众等候时间。
一夜忙下来,手冻僵了使劲搓搓,脚冻麻了用力跺跺。虽然艰苦、虽然疲惫,但看到在绿色通道进行核酸检测的都是老人孩子,心疼之余只有努力再努力地工作。
吕鹏说:“想到这次全员筛查的数据库里有那么多的数据是我亲手采集来的,就有一种莫名的荣誉感。津门战‘疫’,我也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名‘战士’。将来儿子要是问我,爸爸你是抗疫英雄吗?我想我会自豪地回答,我不是,但我和英雄们一起并肩战斗过!”
细微处的关怀最暖人心
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护士刘蕊是“90后”,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时,曾经作为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在武汉奋战52天,成为同龄护士中的“小英雄”。
从1月10日到1月13日,短短4天里,刘蕊连续参加了不同批次的核酸采样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和凌晨,甚至通宵达旦。
1月12日,在津南区善和园采样点,有位可爱的小姐姐做完核酸采样后,特地从怀里掏出两瓶热水递给刘蕊。“晚上太冷了,这是给你们带的,你们用来暖暖手。刚才排队花了点时间,我怕水凉了,一直放在怀里暖着,你们赶紧焐焐,看够不够热。”
“事实证明,小姐姐完全不用担心,这两瓶水一点都没凉,暖手又暖心。”刘蕊说,“每次参加支援行动,最感动的就是大家的理解肯定和温暖之举。有了大家的支持和关爱,即使冬夜再寒冷,工作起来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我市第一轮全员筛查共设置采样点位5100余个,采样医务人员25000余人;第二轮全员筛查共设置采样点位6400余个,采样医务人员30000余人。
通过对口支援机制,我市在两轮全员筛查中共派出96支医护人员队伍支援采样,合计11000余人次。
1月15日启动的第三轮全员筛查,市区两级医疗机构30000余名医护人员将继续奋战一线,用汗水为父老乡亲筑牢免疫屏障,用初心和行动践行他们的铮铮誓言,用赤诚之心让这个三九寒冬暖意融融。(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