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首日,交警正在通过视频监控进行空中巡查。通讯员 毕胜摄
元旦期间,本市主干道路、繁华商圈人多车多,高速公路也出现了短途出行高峰。广大交警、辅警坚守在各级指挥平台和各个街面路口,充分运用各类公安交管科技设施安全巡查、疏导拥堵、处理事故、帮助群众……持续探索着将智慧交管更好地融入道路交通出行,为群众出行打造安全畅通路。
“最强大脑”更快处警
“您的车辆在南开三纬路与南开三马路交口发生了轻微车损事故,我们经过视频监控还原了事故发生情况,判定您负全部责任。现在请双方驾驶人交换驾驶证,对事故现场前后和车辆碰撞部位拍照并互留手机号后立即撤离现场,在约定的时间到就近的快处分中心处理,后续申报您的保险理赔,为双方修车。”1月1日9时50分,交警南开支队南马路大队的指挥作战室里,负责三级指挥平台视频巡查的交警王旭发现,在上述路口处发生一起事故,快速判定责任后,他马上拨通当事一方驾驶人的电话,对应该如何处置进行了告知。
记者在市公安交管局联合作战指挥平台的大屏幕上看到,交警与当事人通话结束后,双方车辆驾驶人很快完成了“规定动作”,相继驾车驶离,全过程仅用了5分钟。“我们辖区假期流量特别大,群众出行高峰马上就到了,路面上的任何事故都必须及时发现、马上处置,才能保证周边道路不出现‘堵点’。”王旭事后对记者说。
“元旦期间,无论是市区道路还是高速公路,我们都会随时通过视频监控‘空中巡查’,及时、精准地发现交通违法、拥堵、事故等情况,实施远程取证、快撤快处轻微交通事故。有必要的话,还会连线附近的交警、辅警,迅速到场处置。现在处警已经由过去的等群众报警变为主动找事故、找堵点,实现了‘线下事故线上处理,路面事故云端解决’,警务效率更高了,这些事故对整体交通的影响自然就更小了。”市公安交管局科技和设施保障支队科技设施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段涛告诉记者,按照智慧交管的建设要求,本市公安交管部门已经建立了交警总队、属地支队及大队三个层级的指挥平台,形成了快速处置警情的“最强大脑”,“处警再快一分钟”也已成为公安交管一线接处警的常态。
智慧守护行人安全
1月2日上午,记者在河西区广东路与津河北道交口见到,广东路上车流不断,准备过街的一名中年女子看到行人过街方向显示红灯后,走到标有“行人过街按钮”的灯杆旁,按下了“按钮”。几秒钟后,行人过街信号灯变为绿灯,她顺利地从“斑马线”快步通过了路口。“有行人过街按钮的信号灯一般会设置在行人过街需求不均衡且车流量较大、行人过街难的路段或路口,既保证了行人的通行安全,又科学兼顾大流量道路的灯时配时,提高了整体的通行效率。”正在路口执勤的河西区下瓦房大队桃园警区警长张泰这样向记者介绍。新型的行人过街智能交通信号灯,有的还具备警示标语显示、机动车警示灯、行人闯红灯抓拍、语音提示、自动识别等待过街行人等功能。
此外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初,公安交管部门在河东区津滨大道与泰兴南路交口启用了人行横道激光安全警示装置,用于提高夜间及恶劣天气条件下人行横道的可视度。“行人现在走过斑马线时,有多条红色光线会在行人小腿处形成非常明显的红色区域投影。元旦期间,这个路口周边行人过街流量特别大,特别是晚上,人非常多,从通行情况看,激光斑马线不受天气、光线影响,可以更有效地对驾驶人进行提示,路口人车冲突明显减少了,礼让斑马线的氛围也更好了。我们会继续对此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分析,争取让激光斑马线在更多的路口,更好地守护行人通行安全。”1月1日夜间,正在观测激光斑马线使用情况的交警河东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邱嘉闻说。
设备上新 道路提速
滨海新区南海路与第二大街交口是开发区生活区主要枢纽路口之一,交通早高峰时段,泰达第二大街东西方向潮汐现象明显。公安交管部门对交通流精准测算分析后,在第二大街与南海路交口西侧设置了“逆向可变车道”,缓解了通行压力。在很多高峰流量集中、平峰时段流量缓解,呈现明显“潮汐”交通流量现象的道路沿线,公安交管部门都通过设置可变或逆向可变车道、潮汐路口等方案“对症下药”,不断“更新”智慧交管设备,提高区域通行效率。
去年11月初,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天津市大数据协会、市交通集团天津交通巴士有限公司,在天津旅游巴士津游1号(观光5路)上试点安装了“智慧信号灯车载提示终端”。该设备可以利用公交车尾部的显示屏同步显示前方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信息,帮助后方车辆驾驶人避免因视线受阻而误闯红灯。小型客车跟随上述安装了新设备的公交车行驶时,驾驶人在公交车后方可以看到其车辆尾部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有前方路口的红绿灯信息,并附有倒计时,从而掌握前方路口的交通信息,避免小型车辆驾驶人的视觉盲区。这些智慧交管新“神器”的使用,都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提供了更多保障。(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