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12月3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2新年贺词中,提及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南水北调的亲切关怀。
一渠清水连通南北,让1200多万天津市民直接受益。2022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记者来到西青区中北镇,坐落在此的天津干线外环河出口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到达天津市的终点。这里,水面波光粼粼,清泉奔涌,润泽津沽大地。为了让南水滋润千家万户,天津南水北调人下足功夫守护这项世纪工程……
重中之重:保水质
记者探访时,恰巧碰到正在值班的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天津管理处的主任工程师李樑,他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蓝色水质自动站采样点说:“通过自吸式水泵采样,每天6小时一次,自动把水输送至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监测高锰酸盐、氨氮、溶解性有机物等12项监测指标,来实时掌握天津段水质信息动态,研判天津段的水质变化趋势,保障天津段水质安全。此外,每个月还有人工采样,通过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人工化验,全面掌握沿线水质情况。”
“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我们首先进行分析研判,然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李樑介绍说:“沿线储备水质应急物资设备,如果有突发情况,我们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
水质安全是南水北调的重中之重,坚守水质“生命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樑说:“在保水质安全方面,除了自动化的监测手段,我们每天有工作人员步行巡查,在工程沿线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问题隐患。通过自动化监测再加上人员巡查,多重手段保障工程安全、水质安全。”
“我们的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在保障水质安全方面,尽请天津人民放心,这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南水北调人的职责所在。”李樑表示。
重点时刻:保输水
一泓清水,不舍昼夜,一路北上,穿行数千里抵达天津。这其中,确保两期(汛期和冰期)输水安全十分重要。2021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历了建成通水以来降雨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破坏力最强的特大暴雨洪水考验。
“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我们根据所辖工程实际,科学严谨编制防汛应急预案、工程度汛方案和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成立防汛应急抢险突击队,备足防汛物资。”李樑介绍,“针对往年防汛工作薄弱环节,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与各级政府建立应急预警和联防联动机制,紧锣密鼓完成汛前应急加固项目实施,彻底消除工程度汛风险隐患。”
“现在处于冬季,冰期运行如果遇到极寒天气,将会对工程安全产生影响。”李樑说,“针对冰塞、冰坝、设备故障、冻胀破坏等冰冻灾害风险,我们制定冰期输水工作方案,对融冰、扰冰、拦冰、排冰、捞冰等设备设施及时进行全面检修、保养及调试,配足应急抢险物资,充分发挥冰情观测信息化平台作用,及时传递冰情信息,提前预警冰情,抢占防御先机,在重要部位驻守应急抢险队伍,通过融冰、扰冰和拦冰等现场一系列应急措施,保障冰期输水平稳安全。”
下重功夫:护工程
坚守南水北调这条“生命线”,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很重要。天津干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一段长距离地下有压箱涵输水线路,155公里箱涵深埋地下。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副局长季茂祥介绍:“为保证工程安全,天津分局充分利用冬季小流量输水的时间进行分段单孔排空检修;2018年下半年以来,紧紧抓住冬季小流量输水的‘宝贵档期’,先后在徐水段、容雄段、霸州段分别开展了4次单孔箱涵排空检修,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针对埋设在工程主体之中的3500多支安全监测仪器,运行管理人员每天进行查看,每周进行分析,动态监控工程运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对症下药地进行处理,确保工程平稳安全运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7年多来,累计向天津市引调长江水超70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标,供水范围覆盖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向天津市子牙河、海河补水量连年增长,累计超过14亿立方米,生态效益凸显。
有了南水的强力支撑,天津市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同时在全市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季茂祥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2新年贺词中,提及南水北调世纪工程。我们倍感骄傲、自豪。接下来,我们一定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摄影 蒲永河)